[发明专利]一种计费管理系统及计费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1738.6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8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路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W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费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费管理系统及计费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形态日益丰富,例如,手机、上网本、TD终端、家庭网关等。不同的终端形态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不同形态的移动终端,如果每个移动终端的计费标识都不相同,则用户需要为这些终端的使用分别缴费;如果用户在使用这些终端时都插入同一张SIM/USIM卡,则仅需为这个SIM/USIM卡对应的MSISDN号进行付费,但这种情况下用户同时只能使用一个终端,需要在使用不用的终端时频繁地插拔卡。
因此对于这些不同形态的终端来说,往往给其分配一个内置号码,内置号码具有唯一标识功能,但不具付费功能。用户在使用终端前,必须先进行业务绑定,将不同形态的终端分别对应的内置号码与具备计费功能的标识绑定,例如,该计费标识通常为用户的手机MSISDN号。上网本就是采用上述内置号码与计费标识绑定终端的典型代表,上网本用户在业务绑定之后才可以使用上网业务。此外,具有TD功能的机顶盒(或家庭网关)等终端也可以使用该技术。
使用内置号码和计费标识绑定的功能,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计费标识给不同的终端缴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多种终端的使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
基于用户计费标识安全性考虑,大多数网络平台(如上网业务对应的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WAP网关或短信等方式仅能够获取到终端的内置号码,而只有通过用户的计费标识才能达到对用户进行计费管理的目的,因此,大多数网络平台都不能直接对用户终端进行计费处理,基于终端形态的多样性,第三方网络平台也存在多样性,因此,即使终端的内置号码与计费标识存在绑定关系,第三方网络平台也存在无法获取到绑定关系或获取到的绑定关系过时的问题,从而导致计费延误或计费失败,不能有效地对用户终端进行计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费管理系统及计费管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有效对用户终端进行计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费管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费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管理服务器、业务绑定服务器以及计费服务器;其中:
业务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携带的终端的内置标识,并将所述内置标识携带在计费标识获取请求中发送至所述业务绑定服务器;以及,将所述业务绑定服务器发送的计费标识发送给所述计费服务器;
所述业务绑定服务器,用于维护用户的各形态终端的内置标识与计费标识的对应关系;以及,接收所述业务管理服务器的计费标识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计费标识获取请求包括的内置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内置标识对应的计费标识,并将所述计费标识发送给所述业务管理服务器;
计费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计费标识,对与所述计费标识对应的用户进行计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费管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费管理方法,包括:
业务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携带的终端的内置标识,并将所述内置标识携带在计费标识获取请求中发送至业务绑定服务器;
所述业务绑定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所述计费标识获取请求包括的内置标识信息,查找维护的终端的内置标识与计费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内置标识对应的计费标识,并将所述计费标识通过业务管理服务器发送至计费服务器;
所述计费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所述计费标识,对与所述计费标识对应的用户进行计费。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通过业务绑定服务器集中对各形态终端的内置标识与计费标识的对应关系进行维护,在用户终端发送业务请求时,首先发送至业务管理服务器,业务管理服务器根据该业务请求生成计费标识获取请求,并发送至业务绑定服务器,由业务绑定服务器确定对应的计费标识,并通过业务管理服务器发送至计费系统进行计费处理,采用该技术方案,统一对各形态终端的内置标识以及计费标识的对应关系进行管理,避免了业务管理服务器无法获取到计费标识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用户终端进行计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