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2853.5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尼亚;马丽;刘婉;王志军;唐雄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W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10014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值 业务 订购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语音业务收入比例的不断下滑,成长快、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增值业务已成为电信运营商今后发展的重要利润增长点,扩大增值业务的用户范围,拓展用户订购、使用增值业务产品的途径和渠道,对向综合信息提供商转型的电信运营商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运营商做好增值业务、提高增值业务收入比例的前提条件。由此更多的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以下简称:SP)加大了对增值业务的开发。SP可以通过运营商网络,提供给用户终端彩信、彩铃等增值服务。
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从增值业务侧(例如,从业务能力系统或SP业务门户)订购SP提供的增值业务的一般流程可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图是以用户终端在业务能力系统订购SP服务为例。由图1可知,用户终端对SP所提供的服务的订购是在业务能力系统与SP之间直接进行的,订购关系由SP生成,运营商不参与该订购关系的生成过程。用户终端也可以在SP业务门户直接发起订购,流程步骤与图1所示的流程相同,也是直接在SP生成订购关系。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运营商未参与用户终端与SP之间的增值业务订购流程,可能出现SP欺诈行为。例如,SP向用户终端侧强行推送用户终端未订购的增值业务,并在推送成功后,创建不符合用户终端要求的订购关系,根据该订购关系对用户终端进行增值业务扣费,从而损害用户权益;针对这种情况,运营商也无法对SP进行有效地监管,只能在事后检查或接到用户投诉时才能对SP的欺诈行为进行纠正和惩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SP生成的订购关系不符合用户终端要求的SP欺诈问题,实现对增值业务订购关系的创建进行鉴权和监管,避免出现SP欺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包括:
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接收业务终端发送的增值业务订购请求消息,所述增值业务订购请求消息中包括订购关系数据;
所述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根据所述订购关系数据生成订购关系信息,并根据所述订购关系信息进行增值业务计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值业务订购系统,包括业务终端和增值业务管理平台,
所述业务终端,用于向所述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发送增值业务订购请求消息,所述增值业务订购请求消息中包括订购关系数据;
所述增值业务管理平台,用于接收所述订购关系数据,根据所述订购关系数据生成订购关系信息,并根据所述订购关系信息进行增值业务计费。
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和系统,通过由运营商的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根据用户终端的订购关系数据创建订购关系信息,并根据该订购关系信息进行增值业务的计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P生成不符合用户终端要求的订购关系的SP欺诈现象,实现了对增值业务订购的鉴权监管,避免了SP欺诈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实施例二的信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增值业务订购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增值业务订购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增值业务订购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增值业务订购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2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