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碳酸氢钠分解铝酸钠溶液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3164.6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亦飞;钟莉;张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F7/14 | 分类号: | C01F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碳酸氢钠 分解 铝酸钠 溶液 制备 有序 氧化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无机纳米结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碳酸氢钠分解铝酸钠溶 液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介孔材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迅速兴起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其体现 出许多优良性质,一出现就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化学、物理以及材料界的广泛重视。 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催化领域,传统的微孔催化剂由于较小的孔径(<2.0nm)限制了其在有 机大分子参与或生成反应中的应用,而介孔分子筛的出现则可能有效的满足这方 面的需求,介孔分子筛比表面积大、孔径大且分布窄、孔径在介孔范围内可调、 以及在很广的范围内(从无机杂原子到有机官能团)可调节的活性组分,使其成 为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研究和开发介孔材料已成为当 代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催化领域的很多方面如酸碱催化、氧化还原催化和聚 合反应催化等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另外,同传统的微孔吸附剂相比,介孔材料 对氢气、氮气和挥发性烃等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还被用来回收各种挥发性有机污 染物,在室温下介孔材料即可大量的吸附挥发性污染物,达到饱和状态后在热空 气中进行活化即得到浓缩3-10倍的挥发性有机物。借助介孔材料良好的吸附和 催化性能,人们开始它们应用于吸附及催化有害气体转化的绿色工艺研发。CuO、 Fe2O3、Co2O3、CeO2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的非硅介孔材料如介孔氧化铝,具有孔径 大和良好的表面酸性、吸附性能、水热稳定性等突出的特点,具备较传统氧化铝 和氧化硅载体更优异的储养和供养能力,在负载贵金属后,可望在汽车尾气处理 方面获得重要应用。
目前国内外介孔Al2O3的制备技术还处在于研究阶段,其中大多数采用有机 体系合成有序介孔Al2O3,原料成本较高、整个制备流程要在无水环境中进行、 操作复杂。而报道的通过无机体系合成介孔Al2O3的方法中普遍采用了不能回收、 循环利用的酸或碱作为PH值调节剂,存在酸碱污染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合成有序介孔氧化铝的新工艺: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分解 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的铝酸钠溶液制备,原料价廉、反应介质可循环利用、工艺简 单、操作易控,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为介孔氧化铝的合成提供一条具工业应用 前景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A.合成反应:在恒定的温度和持续搅拌状态下,向NaAlO2溶液中(含模板 剂)缓慢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溶液,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反应1-12小时;
B.过滤、洗涤:将步骤A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真空抽滤和洗涤;
C.干燥:将步骤B所得到的滤饼在20-150℃下干燥;
D.煅烧:将步骤C所得到的前驱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在500-1000℃焙烧 制得介孔Al2O3。
所述步骤A中描述的恒定温度为40-90℃,优选温度范围为60-80℃。
所述步骤A中描述的NaAlO2溶液浓度为0.5-5.0mol/L,优选浓度为2.0-4.0 mol/L。
所述步骤A中描述的NaHCO3溶液浓度为0.25-1.25mol/L,优选为1.0-1.2 mol/L。
所述步骤A中描述的NaHCO3与NaAlO2的分子比控制在0.5∶1-3.0∶1,优选分 子比为0.8∶1-2.5∶1。
所述步骤A中描述的反应介质NaHCO3溶液反应完成生成碳酸钠,然后通过 与CO2反应再生后返回体系循环使用,再生循环利用反应原理如下:
NaHCO3+NaAlO2-+H2O→Al(OH)3↓+Na2C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31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