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动力水龙头作业的起下钻方法及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3241.8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韩飞;纪友哲;贾涛;朱英杰;马汝涛;王雪;刘洋;耿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19/16 | 分类号: | E21B19/16;E21B19/18;E21B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动力 水龙头 作业 起下钻 方法 工具 | ||
1.一种采用动力水龙头作业的起下钻方法,钻柱起下方法包括下 钻柱、起钻柱和下套管三部分,下钻柱包括下钻铤和下钻杆;起钻柱 包括起钻铤和起钻杆;其特征在于:
采用的现有设备和常备井口工具包括:天车(1)、动力水龙头(2)、 液压绞车(3)、井架(4)、管柱传送装置(5)、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钻台 (7)、动力卡瓦(8)和液压小绞车,另外还采用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和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32);
A、下钻柱:
a)下钻铤过程:
1)动力卡瓦(8)夹紧钻铤本体,钻铤坐在动力卡瓦(8)上;
2)调整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高度,将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的动力 钳、背钳分别对正、并锁紧动力水龙头(2)与钻铤之间连接的接箍;利 用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完成动力水龙头(2)与钻铤之间冲扣作业;卸掉 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动力钳;
3)动力水龙头(2)相对坐在动力卡瓦(8)上的钻铤旋转进行旋扣作业, 最终完成动力水龙头(2)与钻铤之间的卸扣作业;将管柱提升工具(33) 与钻铤地面连接:管柱提升工具(33)的管柱提升工具扣板(28)与管柱提 升工具扶正机构(27)通过固定销连接卡紧钻铤本体,管柱提升工具承载 机构(30)内台阶卡住钻铤公扣下端面;
4)用液压绞车(3)将钻铤提升到管柱传送装置(5)上,管柱传送装置 (5)将钻铤锁紧:钻铤公扣端内孔插入到管柱传送装置定位柱(26)上,上 端母扣端插入管柱传送装置扶正机构(21)与管柱传送装置扶正钳(22) 的扇形圆环柱体内,管柱传送装置承扭钳(25)与管柱传送装置扶正钳 (22)分别夹紧上下端钻铤本体;通过液压绞车(3)下放管柱提升工具 (33):拔出管柱提升工具(33)的管柱提升工具扣板(28)与管柱提升工具 扶正机构(27)的固定销使之与钻铤脱离,并将管柱提升工具(33)放到地 面;
5)管柱传送装置(5)将钻铤旋转至井口,下放动力水龙头(2)与管柱 传送装置(5)上的钻铤预紧扣,管柱传送装置(5)的管柱传送装置承扭钳 (25)与管柱传送装置扶正钳(22)松开上下端钻铤本体,动力水龙头(2)上 提钻铤使之与管柱传送装置(5)分离;管柱传送装置(5)的管柱传送装置 扶正机构(21)、管柱传送装置承载机构(24)旋离井口;
6)下放动力水龙头(2)及其连接的钻铤,动力水龙头(2)连接的钻铤 与动力卡瓦(8)上的钻铤对扣;旋转动力水龙头(2)旋转完成两根钻铤的 旋扣;
7)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动力钳夹紧动力水龙头(2)连接的钻铤的公 扣端本体,完成两钻铤间的绷扣;动力水龙头(2)旋转完成动力水龙头 (2)与钻铤之间的绷扣;
8)撤掉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的动力钳、背钳,动力卡瓦(8)释放钻 铤,下放钻铤入井,完成一根钻铤的下钻过程;循环1)~8),完成钻铤 下入井内;
b)、下钻杆过程:
完成下钻铤后,开始下钻杆,下钻杆过程与下钻铤的过程相同, 仅将下入的钻铤改换为钻杆;
B、起钻柱:
a)起钻铤过程:
1)动力卡瓦(8)夹紧钻铤本体,钻铤坐在动力卡瓦(8)上;
2)调整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高度,将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的动力 钳、背钳分别对正、并锁紧动力水龙头(2)与钻铤之间连接端上下本体; 利用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完成动力水龙头(2)与钻铤之间冲扣作业;卸 掉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动力钳;
3)动力水龙头(2)相对坐在动力卡瓦(8)上的钻铤旋转进行旋扣作 业,最终完成动力水龙头(2)与钻铤之间的卸扣作业;
4)将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承扭短接(11)与动力水龙头(2)连接到一 起,旋紧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与动力水龙头(2)之间的可承扭的钻铤吊 卡上扭矩防扭装置(10);
5)将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扭短接(13)与动力卡瓦(8)上的钻铤对 扣、旋扣,旋好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与钻铤间的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 扭矩防扭装置(14);卸掉液压动力扭力链钳(6)背钳;
6)提起与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连接好的钻铤,直至下面连接钻 铤的接箍上端面距离钻台500mm;
7)动力卡瓦(8)夹紧钻铤本体,钻铤坐在动力卡瓦(8)上;液压动力 扭力链钳(6)动力钳夹紧两钻铤连接端的上下连接本体;用液压动力扭 力链钳(6)完成两根钻铤之间冲扣;
8)动力水龙头(2)旋转完成两根钻铤之间卸扣作业;
9)借用液压绞车将钻铤斜放到地面,拔出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中 间的可承扭的钻铤吊卡连接销(12),将钻铤放到地面,完成一根钻铤起 钻过程;循环1)~9),完成钻铤起钻;
b)起钻杆的过程:
起钻杆步骤1)~3)与起钻铤步骤1)~3)相同,起钻杆步骤4)中,将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接(16)与动力水龙头(2)连接到一起, 采用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32)取代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进行步骤 5)~9)起钻杆作业;起钻杆步骤5)~9)与起钻铤步骤5)~9)相同;起 钻杆步骤1)~9)中,将钻铤改为钻杆;
C、下套管:
当下套管时,采用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32)进行作业,与下钻 杆过程相似,不同之处是:液压绞车(3)通过管柱提升工具(33)直接将套 管提起,配合工人完成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32)与套管的连接;
所述的起下钻铤作业采用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可承扭的钻铤吊 卡上承扭短接(11)连接动力水龙头(2),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扭短接 (13)螺纹连接钻铤;可承扭的钻铤吊卡(31),主要由可承扭的钻铤吊 卡上扭矩防扭装置(10)、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承扭短接(11)、可承扭 的钻铤吊卡连接销(12)、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扭短接(13)和可承扭 的钻铤吊卡下扭矩防扭装置(14)组成,
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扭矩防扭装置(10)为螺栓侧面固定的夹紧卡 箍,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扭矩防扭装置(10)是由两块半圆弧形钢板和螺 栓组成,半圆弧形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平钢板,在平钢板上有螺栓 孔,两块半圆弧形钢板相对后外壁为近似圆柱体形,两端连接的平钢 板相互平行,两端连接的平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25毫米,螺栓 穿过平钢板上的螺栓孔并将两块半圆弧形钢板固定,可承扭的钻铤吊 卡上扭矩防扭装置(10)固定在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承扭短接(11)的顶部 外壁上;
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承扭短接(11)下端为双吊耳,可承扭的钻铤吊 卡上承扭短接(11)上部是圆柱体形,圆柱体的顶端有钻具内螺纹,圆柱 体的下端垂直焊接在圆形钢板的上平面上,在圆形钢板的下平面上垂 直焊接有两块吊耳钢板,两块吊耳钢板平行,两块吊耳钢板之间的距 离在25~80毫米之间,垂直两块吊耳钢板上有销孔;
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扭短接(13)上端为单吊耳,下端有钻铤外螺 纹,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扭短接(13)为圆柱体,在圆柱体的顶部有单 吊耳钢板,单吊耳钢板的厚度与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承扭短接(11)的两 块吊耳钢板之间的距离相同,在单吊耳钢板有销孔,单吊耳钢板插入 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承扭短接(11)的两块吊耳钢板之间,可承扭的钻铤 吊卡连接销(12)穿在两块吊耳钢板上的销孔和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 扭短接(13)单吊耳钢板的销孔内,将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扭短接(13) 连接在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上承扭短接(11)的下部,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 承扭短接(13)的下端能连接钻铤;
在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承扭短接(13)下端的外壁上有一个可承扭 的钻铤吊卡下扭矩防扭装置(14),可承扭的钻铤吊卡下扭矩防扭装置 (14)为圆筒状,在圆筒上有5~25毫米轴向开口,在开口两侧分别固定 有一个钢板,两个钢板之间相互平行并且两个钢板之间的距离在5~25 毫米之间,在两个钢板上有相对的通孔,在通孔内穿有螺栓;
所述的起下钻杆或套管作业采用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32);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32),主要由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 上防扭装置(15)、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接(16)、可承扭 的钻杆、套管吊卡连接销(17)、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下连接短接 (18)、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主夹持块(19)和可承扭的钻杆、套管 吊卡副夹持块(20)组成;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防扭装置(15)为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 结构,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防扭装置(15)是由两块半圆弧形钢板 和螺栓组成,半圆弧形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平钢板,在平钢板上有 螺栓孔,两块半圆弧形钢板相对后外壁为近似圆柱体形,两端连接的 平钢板相互平行,两端连接的平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25毫米, 螺栓穿过平钢板上的螺栓孔并将两块半圆弧形钢板固定,可承扭的钻 杆、套管吊卡上防扭装置(15)固定在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 接(16)的顶部外壁上;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接(16)下端为双吊耳,可承扭的 钻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接(16)上部是圆柱体形,圆柱体的顶端有钻具 内螺纹,圆柱体的下端垂直焊接在圆形钢板的上平面上,在圆形钢板 的下平面上垂直焊接有两块吊耳钢板,两块吊耳钢板平行,两块吊耳 钢板之间的距离在25~80毫米之间,垂直两块吊耳钢板上有销孔;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下连接短接(18)上端为单吊耳钢板,可承 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下连接短接(18)单吊耳钢板垂直焊接在连接钢板的 上平面上,连接钢板的下平面垂直焊接有两块平行吊杆,单吊耳钢板 有销孔,单吊耳钢板插入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接(16)的两 块吊耳钢板之间,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连接销(17)穿在可承扭的钻 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接(16)两块吊耳钢板的销孔和可承扭的钻杆、套 管吊卡下连接短接(18)单吊耳钢板的销孔内,将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 卡下连接短接(18)连接在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上连接短接(16)的下 部,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下连接短接(18)的平行吊杆下端焊接在可 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主夹持块(19)圆环形柱体外侧壁上;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主夹持块(19)是圆周角为200~230°的圆 环柱体,圆环柱体内弧面有台阶,上部圆环内弧面内径为161~163毫 米,下部圆环内弧面内径为128.5~129.5毫米,在扇形圆环柱体的两 个端部各有一个凸出的固定板,一个固定板上有轴销孔,轴销孔通过 固定轴销将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主夹持块(19)与可承扭的钻杆、套 管吊卡副夹持块(20)连接在一起;安全销为圆柱销,安全销插入可承扭 的钻杆、套管吊卡主夹持块(19)和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副夹持块(20) 的销孔,实现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主夹持块(19)与可承扭的钻杆、 套管吊卡副夹持块(20)的锁定;
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副夹持块(20)是圆周角为100~120°圆环 柱体,圆环柱体内弧面台阶结构与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主夹持块(19) 扇形圆环柱体内弧面的台阶结构相同,可承扭的钻杆、套管吊卡副夹 持块(20)上端圆环内侧沿轴向开有楔形槽,在楔形槽内插入有下防扭装 置;
下防扭装置是楔形卡瓦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324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太网铝电解槽槽控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电解用泡沫电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