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的电子枪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3778.4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0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樊会明;苏小保;刘柳萍;张淑君;李莉;赵世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23/06 | 分类号: | H01J23/06;H01J25/3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间 行波 电子枪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电子器件的电子枪,能提高空间行波管电子枪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能,尤其是能提高空间行波管电子枪的可靠性。
背景技术
真空电子器件(如行波管、速调管、回旋管等)广泛地用于卫星、导航定位、军事测绘、微波遥感、电子侦察与对抗、数据传输等方面,是军用和民用技术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元器件[参考文献:廖复疆主编,《真空电子技术》(第二版)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心脏,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
真空电子器件是指在真空或气体媒质中,由于电子或离子在电极间的传输而产生信号的放大与转换效应的有源器件。电子枪是真空电子器件中用来提供互作用所需要的高能电子的部分,通常在电子枪中各电极之间都加有几千伏到几十千伏的高压,所以电子枪中各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能直接影响真空电子器件的性能。空间行波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真空电子器件,由于其空间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对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电子枪各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能就是影响电子枪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一般的电子枪结构都是采用金属电极之间平封陶瓷环,保证真空密封性和绝缘性能。这种结构,绝缘陶瓷是一个很大的圆环,被汗渍、指印、金属划痕、氧化层等污染的面积很大,而且这种结构使得部分陶瓷表明置于大气之中,增加了被污染的几率,不利于电极之间的绝缘,降低了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电子枪各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电子枪的框架结构,该框架式电子枪能有效的减少被污染的绝缘陶瓷面积,提高各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能和电子枪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空间行波管的电子枪框架,由上框架和下框架两部分组成,其中:
上框架中,在同一直径的圆周边缘上分别均匀角度的设置有定位件的六个孔、阳极的三个孔和控制极定位件的六个孔;
定位件上的三个互成120°的孔分别固定在三根定阳陶瓷柱的端部,定位件上的另外三个互成120°的孔分别固定在三根定控陶瓷柱的端部;
三根定阳陶瓷柱的另一个端部分别固定在阳极的三个孔中;
三根定控陶瓷柱的另一个端部分别固定在控制极定位件的三个孔中;
控制极定位件上的另外三个孔作为阳极引线的通孔;
控制极定位件设有一中空部分;
下框架中,在同一直径的圆周边缘上分别均匀角度的设置有控制极座的六个孔和阴极座的六个孔;
控制极座设有一与控制极定位件中空部分相吻合的凸出部分;
控制极座上的三个互成120°的孔分别与三根控阴陶瓷柱的一端相固定;
三根控阴陶瓷柱的另一端和阴极座上对应的三个互成120°的孔相固定;
控制极座和阴极座上剩余的三个孔作为阳极和控制极的引线通孔;
将下框架控制极座的凸出部分插入到上框架控制极定位件的中空部分中并固定,形成电子枪框架;且上框架的定位件、阳极、控制极定位件以及下框架的控制极座、阴极座均为平行放置,其间通过陶瓷柱进行绝缘;
相互平行放置的定位件、阳极、控制极定位件、控制极座和阴极座之间通过三根陶瓷柱进行固定连接,三根陶瓷柱均布在同一个圆周。
所述的电子枪框架中,定位件、阳极、控制极定位件、控制极座和阴极座的材料均为蒙乃尔。
所述的电子枪框架中,所述陶瓷柱为95%或以上的氧化铝陶瓷。
所述的电子枪框架中,定位件上的三个互成120°的孔与三根定阳陶瓷柱的端部、定位件上的另外三个互成120°的孔与三根定控陶瓷柱的端部、三根定阳陶瓷柱的另一个端部和阳极的三个孔、三根定控陶瓷柱的另一个端部和控制极定位件的三个孔均采用套封焊接。
所述的电子枪框架中,所述焊接是通过模具一次成形。
本发明的电子枪框架有效的提高了空间行波管电子枪的绝缘性能,装管测试电子枪打火次数明显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上框架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下框架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子枪框架的剖视图
图中:1-定位件,2-阳极,3-定阳陶瓷柱,4-定控陶瓷柱,5-控制极定位件,6-控制极座,7-控阴陶瓷柱,8-阴极座,9-电子枪端盖,10-控制极,11-阴极组件,12-电子枪密封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37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极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空间行波管的四级降压收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