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钢管塔的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44238.8 申请日: 2009-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1793871A 公开(公告)日: 2010-08-04
发明(设计)人: 徐德录;池永斌;常建伟;包乐庆;张东英;张磊;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29/04 分类号: G01N29/04
代理公司: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代理人: 贾晓玲
地址: 100192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输电 线路 钢管 对接 焊缝 超声波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焊缝的无损检测技术,具体是一种输电线路钢管塔的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输电线路建设目标,在特高压同塔双回、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中采用了钢管塔,在钢管塔中有近60%的钢管厚度小于等于8mm,薄壁钢管与法兰之间采用对接焊的形式连接,该焊缝为一级焊缝,需要进行100%的无损检测。

目前国内各技术规程对薄壁钢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33mm,厚度小于8mm)的对接环焊缝及纵向焊缝的超声波检测还是个空白,只能进行射线检测。但射线检测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由于钢管的曲率半径相对较小,射线透照位置受限(对一个Φ159mm的焊口,考虑横裂纹检出角,X射线至少透照8次),对焊口检验的生产效率较低;

2)射线透照对裂纹、未熔合等线形缺陷不敏感,从而造成许多危害缺陷的漏检;

3)射线检测一般采用X射线或γ射线进行检测,对人身有伤害,对环境有污染,需要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辐射许可资格证书。

4)成本高,检测评定时间长。一般检测一条φ273mm对接环焊缝需要2小时,而随后的洗片、干燥、评定时间更长。

以皖电东送输电线路钢管塔的试验塔为例,每基塔约有210余道对接焊缝,焊缝长度达250余米,输电焊缝数量多,检测工作量大,有必要寻找一种对薄壁管的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的方法,以满足输电线路检测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超声波爬波检测薄壁管对接焊缝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输电线路钢管塔的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与超声波检测装置连接的探头置于对接焊缝的钢管侧端;

2)所述探头与钢管外径吻合,当超声波检测装置发出信号,所述探头发送超声波覆盖整个对接焊缝;

3)进行爬波检测,对对接焊缝的缺陷进行分析。

所述超声波检测装置包括控制部分和测量部分;所述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探头;测量部分用于进行超声波传播距离和反射声压的测量。

所述探头为并联式超声波探头。

利用横通孔试块,对反射波声程和灵敏度进行校准,可选用Φ1×30-10dB横通孔试块。

所述探头距对接焊缝中心10——25mm平行移动。

本发明方法的优异特点和效果:

1)与超声波检测装置连接的探头发送的声束能够覆盖整个焊缝截面,检测能够实现立体扫查。

2)探头发出的声束与焊缝中的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基本垂直,检测灵敏度高。

3)检测过程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声波检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探头检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爬波检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并联超声波检测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结果示意图,其中(a)为双面未焊透反射波;(b)为单未焊透反射波形;(c)为夹渣反射波形;(d)为气孔反射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本发明的附图,更详细的描述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1、超声波检测前的准备

(1)明确焊件材质、规格、焊接工艺、热处理情况、坡口型式以及焊接接头中心位置的标定;

(2)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及外观尺寸需经检验合格;

(3)焊接接头钢管侧应除飞溅、锈蚀、氧化物及油污,表面应打磨平滑,打磨宽度为30mm;

(4)焊接接头两侧的母材,超声波检测前应测量管壁厚度,至少每隔90。测量一点;

(5)耦合剂具有良好的湿润能力和透声性,采用机油或水基纤维素衍生物;

(6)选用的与超声波检测装置连接的探头应满足直射波能扫查到焊接接头1/4以上壁厚范围。

2、检测过程

参考图1,钢管1与法兰3之间采用对接焊2连接,超声波检测装置5与探头4连接,探头4在焊缝2的钢管1侧进行爬波检测扫查。扫查方式如图2所示,在距距离焊缝中心(L=20mm)处上、下平行移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