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4504.7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东;尹澄清;赵洪涛;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构筑 湿地 方法 | ||
1.一种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以土壤为介质,在湿地构建初期,在湿地土壤亚表层埋植植物秸秆,在埋植秸秆的湿地床上种植能形成自然根孔的水生和/或湿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埋植植物秸秆的土层为湿地土壤地表下0.2-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湿地土壤亚表层埋植的植物秸秆直径为2-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埋植的植物秸秆的主轴方向与湿地入水通过湿地床的亚表层流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单位土壤剖面面积内埋植的植物秸秆的主轴向截面积占土壤剖面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0.5%-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向湿地土壤中添加1%-10%重量的淤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湿地关键节控点位的水力调控,和/或藉助整个湿地床的梯级地势差,营造湿地床两侧的水头差,从而促使水流在湿地床中的根孔系统中滤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湿地土壤亚表层埋植1至6层植物秸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构筑湿地根孔的方法,其特征是每个植物秸秆层中的铺设模式为粗-细或细-粗或粗-细-细-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5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法海水淡化专用复合型阻垢剂
- 下一篇:一种被动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