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壁筒型基础注气破土下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4841.6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浦阳;丁红岩;练继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道达(上海)风电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24 | 分类号: | E02D7/24;E02D7/26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壁筒型 基础 破土 下沉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壁筒型基础注气破土下沉方法。属于港口、海洋、水利和桥梁工程中的厚壁筒型基础下沉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港口、海洋、水利和桥梁工程中,厚壁筒型基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将厚壁筒型基础结构沉入到地基土体中,可实施的方法主要有费用较高的基坑开挖法,适用范围有限的压载法,对设备要求较高的振动法及高压喷气和空气吸排等下沉方法。厚壁筒型基础结构下沉时,阻力主要来自筒壁内外侧土的摩擦和粘聚阻力和筒壁底端土阻力。尤其对于厚壁筒型基础结构型式,阻力会更大,传统的下沉方式将不能满足结构的有效下沉到位。
本发明就是针对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厚壁筒型基础的下沉质量和效率。
针对解决厚壁筒型基础下沉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可以提高厚壁筒型基础的效率,节约基础下沉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厚壁筒型基础注气破土下沉方法,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效率高、结构简单,不受海况条件干扰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厚壁筒型基础注气破土下沉方法,由基础筒壁的注气破土系统和基础密封顶盖的抽负压系统组成,基础筒壁的注气破土系统包括沿筒壁周长等间距设置且贯穿基础筒壁的竖向预留注气管,预留注气管均从基础密封顶盖穿出;基础密封顶盖的负压系统为在基础密封顶盖上的预留抽负压孔;实施步骤如下:1)将筒型基础靠自重下沉就位后,通过预留注气管向基础筒壁下端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将基础筒壁底部土体吹散,使基础继续下沉;2)当基础下沉阻力超过注气破土系统提供的下沉力时,启用负压设备通过基础密封顶盖上的预留抽负压孔向基础内抽真空,使其继续下沉,直至下沉到设定的深度。
所述通入高压气体的压力不大于10个大气压。
所述基础内抽真空的负压值为不低于-0.6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效率高、结构简单,不受海况条件干扰的特点,通过注气破土的基础下沉系统,使厚壁筒型基础以经济的费用沉入到各种类型,尤其砂土质的地基土体中至预定的深度,下沉过程更加简单,安装速度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能避免环境条件的干扰,可实现下沉过程的全自动监控作业、保证下沉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方法的基础注气破土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方法的基础筒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方法的基础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方法的基础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方法的壁筒型基础下沉状态示意图。
图中:1.基础筒壁 2.基础密封顶盖 3.预留注气管 4.预留抽负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厚壁筒型基础注气破土下沉方法,如图1所示,由基础筒壁1的注气破土系统和基础密封顶盖2的抽负压系统组成,基础筒壁1的注气破土系统包括沿筒壁周长等间距设置且贯穿基础筒壁的竖向预留注气管3,预留注气管3均从基础密封顶盖2穿出;基础密封顶盖2的负压系统为在基础密封顶盖2上的预留抽负压孔4;实施步骤如下:1)将筒型基础靠自重下沉就位后,通过预留注气管3向基础筒壁下端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将基础筒壁2底部土体吹散,使基础继续下沉;2)当基础下沉阻力超过注气破土系统提供的下沉力时,启用负压设备通过基础密封顶盖2上的预留抽负压孔4向基础内抽真空,使其继续下沉,直至下沉到设定的深度。
该实施例中:基础是一个直径35m、高15m的混凝土筒型基础,基础的筒壁厚度为0.5m,在基础筒壁上沿周长等间隔设置12个直径为0.06m的竖向预留注气管;通入高压气体的压力为不大于10个大气压;基础内抽真空的负压值为不低于-0.6Mpa。
该实施例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效率高、不受海况条件干扰的特点,同时安装速度快、成本低、安全性强,并可实现下沉过程的全自动监控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道达(上海)风电投资有限公司,未经道达(上海)风电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拟自然风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环保型薄木着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