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6791.5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2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凯涵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瑜;王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份 认证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认证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由一服务器对一使用者端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以便让使用者取得该服务器或另一系统的使用权限或进行网络交易。
背景技术
传统密码由于简单,一直是计算机使用上最基本的身份认证方式,不过也因为传统密码简单,因此容易被窥视、猜测或以木马程序、网络钓鱼……等手法破解。
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已知提出各种不同的身份安全技术,例如PKI、OTP……等身份认证方法来进一步确保使用者与系统的安全性。这些已知的认证方法均有其优点与特色,但仍有两个主要的缺点:1.用户端须使用额外的电子装置,例如芯片卡与读卡机、密码产生器……等才能进行身份认证,使用门坎较高且操作不方便,不利于普及;2.部分认证技术在安全上仍有漏洞,例如OTP无法防止网络钓鱼。因此已知的身份认证方法仍不能完全防止各种网络攻击。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创新的身份认证方法,以简单且低成本的方式解决网络认证的安全问题,确实有其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简单、低成本、易于操作,且能解决系统及使用者网络身份安全问题的身份认证方法及其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身份认证方法可应用在一第一电子装置需要对一第二电子装置进行身份认证的情况,该方法是令该第一电子装置最少一次,任取n个(n>10)相异的第一种符号,并随机填入一具有i行×j列个(i×j≥n)格位的译码表的前n个格位中,并由i个第二种符号及j个第三种符号组成分别对应该i×j个格位的i×j个符号组,并提供该译码表给该第二电子装置;而当该第二电子装置向该第一电子装置请求认证时,该第一电子装置由该i×j个符号组的前n个中任选k个符号组,并将该k个(k≤n)符号组随机排列组成一环状的询问码并送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且该第二电子装置由该k个符号组中顺序选取p个(p<k)相邻的符号组,并根据该译码表,回传对应于该p个符号组的一回答码给该第一电子装置;该第一电子装置根据该译码表找出对应该回答码的q个(q≥p)符号组,并判断该q个符号组中是否至少p个符号组相邻,若是,则判定该第二电子装置通过认证。
此外,本发明实现上述方法的一种身份认证装置,用以与一使用者端通信以对使用者端进行身份认证,该身份认证装置包括一应用程序介面、一译码表管理单元及一身份认证单元。
该应用程序介面作为该身份认证装置与该使用者端之间的一沟通介面;该译码表管理单元根据该使用者端的申请,提供一译码表给该使用者端,该译码表具有i行×j列个格位,且n个相异的第一种符号被随机填入前n个使用格位中最少一次,且该译码表中的i行由i个相异的第二种符号标示,j列由j个相异的第三种符号标示,以由该i个第二种符号及该j个第三种符号组成分别对应该i×j个格位的i×j个符号组,其中n>10且i×j≥n;该身份认证单元收到经由该应用程序介面传来该使用者端的一身份认证请求时,由该i×j个符号组的前n个中任选k个符号组,并将该k个(k≤n)符号组随机排列组成一环状的询问码并送至该使用者端;其中
该身份认证单元还要求该使用者端由该k个符号组中顺序选取p个(p<k)相邻的符号组,并根据该译码表,回传对应于该p个符号组的一回答码。
该身份认证单元经由该应用程序介面接收该使用者端回传的该回答码,并根据该译码表找出对应该回答码的q个(q≥p)符号组,并判断该q个符号组中是否至少p个符号组相邻,若是,则判定该使用者端通过认证。
其中,该译码表的n个格位中的每一格位中至少被填入一个第一种符号,优选地,该译码表的n个格位中的每一格位中被填入两个第一种符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该第一种符号是英文字母,且该第二种符号及第三种符号是阿拉伯数字。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凯涵,未经杨凯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67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