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ODIS数据的农业干旱监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8457.3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杰;宇万太;覃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55 | 分类号: | G01N21/55;G01N21/17;G01S17/89;G06F17/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odis 数据 农业 干旱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干旱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干旱的发生过程是潜在的,不容易发现;农田干旱的发生特征是影响范围大,带来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和经济损失;研究、评价干旱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采取相应的抗旱防灾减灾措施,减少农业灾害损失。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以其动态、实时、多光谱、廉价的优势,为旱情监测开辟了新的途径。遥感获取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是描述地球表面特征的两个十分重要参数,因此干旱发生时,可通过植被指数或地表温度的变化来揭示作物生理异常特征,间接反映农田水热胁迫状况。按照遥感数据所使用的波段可分为: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等。由于所使用的波段不同,产生了众多模型和方法。如水分亏缺指数模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等。虽然用于农业旱灾监测的模型很多,但大多数只是实验性的研究。因此探索一种相对精确的农田干旱监测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干旱监测的新方法,该农田干旱监测,利用作物供水指数和降雨距平指数来确定农业旱情指数。在进行旱情监测时利用MODIS数据反演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利用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计算作物供水指数。利用降水数据计算降水距平指数。最后对旱情指数进行级别划分来确定干旱严重程度。。
本发明采用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来进行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对模型生态参数进行改进,所表述地表旱情的相应参数按照如下方法确定:以被监测农田地块所对应的MODIS各波段像元的光谱反射率数据为基础;
一种基于MODIS数据的农业干旱监测方法,主要是借助遥感技术手段在大区域尺度上探讨一种客观、动态、实时、准确、易于实现的监测方法。在本方法中采用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来进行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对模型生态参数进行改进,所表述地表旱情的相应参数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以被监测农田地块所对应的MODIS各波段像元的光谱反射率数据为基础;
要得到EVI、Ts、VSWI和SDI参数,对所选波段的遥感数据进行统一的预处理,主要包括按常规方法进行(在ERDAS或ENVI等遥感软件中处理)辐射量计算、几何校正、云检测、投影转换,以便进一步进行匹配计算;在计算降雨距平指数时,首先应将降雨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得到降水距平图;插值完成后统一转成栅格数据,以便与遥感数据对比分析。
1)植被指数的计算:
EVI为增强植被指数,ρNIR、ρRed和ρBlue分别为被监测农田地块所对应的MODIS的近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蓝光波段像元的光谱反射率;L为背景调整项;C1和C2为拟合系数;G为增益因子;在计算MODIS-EVI时,L=1,C1=6,C2=7.5,G=2.5;分别计算出被监测农田地块所对应的遥感影像各像元点的EVI数据;
2)地表温度反演
地表温度是农业旱灾监测的一个基本参数,其计算方法采用覃志豪等(覃志豪,高懋芳,秦晓敏等,农业旱灾监测中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以MODIS数据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64-71.)提出的基于中大尺度MODIS数据的劈窗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8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