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8850.2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炜沂;李琦;高世安;尚建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C02F1/6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微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除砷材料为由20~30nm的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氧化锌微管,氧化锌微管的管径在2~3μm,长度超过10μm,纳米氧化锌为六方晶型,具有自组装的微管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微管的比表面积为51.42m2/g,等电点在6.0~6.2,其除砷的饱和吸附量超过39.4mg/g。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其特征在于,在砷的平衡浓度低于10μg/L情况下,所述氧化锌微管的吸附量能达到5mg/g。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Zn(CH3COO)2·2H2O、(NH4)2CO3、水,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滴加混合,形成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过滤、洗涤、干燥后,通过煅烧得到自组装的氧化锌微管。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将1~3克Zn(CH3COO)2·2H2O溶于10ml~30ml水中、3~5g(NH4)2CO3溶于20ml~60ml;然后,滴加混合,充分混合后搅拌0.5h~2h,过滤洗涤后,在60~70℃之间干燥0.5~2天;最后,把得到的前驱体在250℃~350℃进行煅烧1~5h,得到由20~30nm的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氧化锌微管,得到的纳米氧化锌为六方晶型,具有自组装的微管结构,微管管径在2~3μm,长度超过10μm。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采用分析纯Zn(CH3COO)2·2H2O和(NH4)2CO3、二次去离子水。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微管除砷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氧化锌微管直接作为除砷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885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沥青路面修补材料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植物根系生长对比观察的展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