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8979.3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白朔;吴峻峰;许力;成会明;徐红军;周序科;罗川;周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6/26 | 分类号: | C23C16/26;C23C16/45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掺杂 各向同性 热解炭 材料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解炭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各向同性热解炭(Isotropic pyrolytic carbon)材料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制备的一种高性能炭质材料,由于其结构致密、晶粒尺寸小,因此除具备一般炭质材料的耐高温、润滑、耐磨损等共性优点外,还具有强度高、不透气、可加工性能优良、各向同性等特点,已成功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和核能等重要领域。但随着各领域对高性能机械密封材料性能要求的越来越苛刻,其抗氧化性能、耐磨性能、高温耐烧蚀性能和抗热、机械冲击性能等亟需进一步提高,但是各向同性热解炭作为一种纯碳材料,其性能已经达到传统炭材料的极限,其性能的提升空间已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性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纯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在抗氧化性能、耐磨性能、高温耐烧蚀性能和抗热、机械冲击性能等方面不足的问题,获得耐磨损、耐氧化、高性能的先进炭质密封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具有沉积装置以及与沉积装置连通的气体流量控制系统,所述沉积装置为锥形石墨床沉积装置,反应器下端开口处设有气体分配板,气体分配板中心设有倒锥形开口,气体分配板上端为筛网结构。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系统包括碳源、硼源、载气的流量控制管路,在气体流量控制系统与沉积装置之间设有混气罐,碳源、硼源、载气的流量控制管路汇集于气体流量控制系统的输出管路,气体流量控制系统的输出管路连至混气罐的入口,混气罐出口连至沉积装置。
所述反应器的内径为80-300毫米。
所述气体分配板锥角α为90-160度。
所述筛网结构的网孔直径为2-10毫米,网孔间距2-20毫米。
所述的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还包括硼源装置,硼源装置包括硼源储罐和恒温装置,硼源储罐置于恒温装置中。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设计了沉积装置和气体流量控制系统,这一设计实现了硼在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内的有效添加和均匀分布,为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示意图。
图2为锥形石墨床沉积装置和气体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为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的正交偏光金相显微照片。
图4为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化学气相共沉积工艺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主要包括电源、水冷系统、温控系统、沉积装置、气体流量控制系统和尾气处理装置六部分。沉积装置和温控装置连有水冷系统,温控系统、沉积装置分别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硼源装置包括硼源储罐和恒温装置,硼源储罐置于恒温装置中。装有硼源、反应气体和稀释气体等的储罐分别通过管路连至气体流量控制系统,气体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管路连接沉积装置,硼源、反应气体和稀释气体等经气体流量控制系统混合后,进入沉积装置,沉积装置通过管路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沉积装置内设沉积反应器,石墨基体被固定在沉积反应器的高温区。
如图2所示,本发明用于制备硼掺杂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的设备,其核心是锥形石墨床沉积装置和气体流量控制系统,具体如下:
所述锥形石墨床沉积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1、沉积基体2、筛网结构3、气体分配板4,反应器1内径为80-300毫米,反应器1下端开口处设有气体分配板4,气体分配板4中心设有倒锥形开口,气体分配板4锥角α为90-160度。沉积基体2悬挂在气体分配板4上方,采用各向同性细颗粒石墨,细颗粒石墨粒径小于75微米。硼源储罐放置在恒温装置中,通过加热使得硼源保持稳定的蒸汽压。气体分配板4上端为筛网结构3,筛网结构3的网孔直径为2-10毫米、网孔间距2-20毫米,使气体更加均匀的进入反应器1。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系统包括碳源(碳氢气体)、硼源、载气的流量控制管路,在气体流量控制系统与沉积装置之间设有混气罐,碳源(碳氢气体)、硼源、载气的流量控制管路汇集于气体流量控制系统的输出管路,气体流量控制系统的输出管路连至混气罐的入口,混气罐出口连至沉积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8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