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断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9080.3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H·本特勒;T·迪塞尔;H·赖布克;N·霍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0 | 分类号: | H01R9/00;H01R9/26;H01H1/5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曹若;梁冰 |
地址: | 德国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断端子,包括端子外壳、由两个零件构成的接触轨、用来分别将导线连接在接触轨的零件上的两个接线点以及可以摆动地支承在端子外壳之中的分断刀闸;其中所述两个零件在分断刀闸的第一位置中通过分断刀闸相互连接,并且在分断刀闸的第二位置中相互分离。
背景技术
数十年以来,电气接线板(Reihenklemmen)早已为人所知,并被大量用于电气设备和仪器的布线。通常将端子卡装在本身通常大量布置于开关柜内的接触轨上。在接线板中主要使用螺丝端子或者拉簧端子作为接线元件。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压接端子(Schneidanschlussklemme)或者扭簧端子。
尤其是在用于发电和配电系统电流互感器测量电路中的接线板中,通常要实现各种不同的开关、分断和检测任务。通常也可根据用途将这类接线板称作分断端子或者测量用互感器分断端子。在此可以利用布置于分断端子的端子外壳中的纵向分断开关使得接触轨的两个零件选择性地相互连接或者相互分离。
DE 41 06 555 A1公开了一种可通过分离点分开接触轨的两个零件的电气分断端子。所述分断端子是一种双层端子,其具有两个在端子外壳内上下叠置的接触轨,其中可通过可从分断端子顶面够着的分离点将两个接触轨分离。所述分离点在此被设计成刀式分离点,其具有可以摆动地支承在外壳之中的分断刀闸。
DE 4444 551 A1公开了一种分断端子,其中分离点由可以旋转地布置于端子外壳之中的接触盘构成。由于将分离点设计成接触盘,因此可以选择使得接触轨的两个零件相互连接或者相互分离。当接触轨的两个零件相互分离时,互感器一侧的接触轨零件就通过接触盘与附加地布置在端子外壳内的接触件导电连接,其中可以将短路跨接片插入到该接触件之中。由于将分离点设计成接触盘,因此这种分断端子具有比较大的尺寸。
也可以将测量用互感器分断端子装入电表箱之中,这里有多个分断端子相邻布置在支承轨道上,使得各个分断端子共同形成固定于电表箱之中的分断端子排。分断端子排的各个分断端子在互感器一侧与电流和电压测量线路相连。在调试过程中将安装有清算计数器如计数器,计时器和调制解调器的电表板安装在电表箱之中并且通过插接端子排将其与分断端子排相连。也称作计数器排的插接端子排由多个并排布置在支承轨道上的接线板构成,清算计数器连接在这些接线板上。
插接端子排的各个接线板分别具有用来电连接分断端子排的连接插针,可将所述连接插针插入到所属的分断端子的构造成螺丝端子的导线接头之中并且通过拧紧螺丝端子的螺丝进行接触。为了能够将插接端子排的各个连接插针精确地对准分断端子排的螺丝端子的开口,将插接端子排或者安装有各个接线板的支承轨道以高度可调的方式布置在电表板上。
这种多年以来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将电表板电连接到分断端子排上的方式使得随时更换整个电表板而不必关闭用电设备成为可能,因为可以利用分断端子无电压地切换电表板。但是其缺点在于:必须将插接端子排非常准确地对准分断端子排的螺丝端子的开口来插入连接插针,因.此装配工作非常耗费时间。除此之外,如果没有恰当拧紧各个螺丝端子,可能会引起接触不良以及增大接触电阻。最后,由于在电表板和安装于电表箱内的分断端子排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装配间距,因此不可避免有可能从外侧接触到连接插针,如果插接端子排连接不当,就会在有电流流过时引起危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的分断端子,该分断端子使得将电导线连接到分断端子上变得容易,尤其在电表箱内使用时使得电表板的电连接变得容易。
所述任务在开头所述的分断端子中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将至少一个接线点设计成与接触轨的一个零件电连接的插接位置,从而可以将连接插头插装到分断端子的端子外壳上,所述连接插头具有插头外壳、至少一个布置于插头外壳之中的接线元件以及与接线元件电连接的插接触点。在本发明所述的分断端子中,至少一个接线点被设计成插接位置,可将具有对应的插接触点的连接插头插装到该插接位置上,以此取代迄今为止在实践中实现的将两个接线点设计成螺丝端子接线点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电气公司,未经菲尼克斯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9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