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9515.4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伟文 |
主分类号: | F24J2/04 | 分类号: | F24J2/04;F24J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杨俊波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炉。
背景技术
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的太阳能炉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多年来,认识到了来自太阳的太阳能,并且在利用该能源并将其转化成有用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已经成功地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类似地,太阳能已经转而使用到供暖系统中(如,太阳能炉等)。但是,巨大的太阳能收集板以及巨大的存储室已经是传统太阳能炉的特征,其中,太阳能收集板覆盖了将要用太阳能炉加热的建筑结构的较大面积,并且,通过液体介质将从太阳能收集器传送的热存储在巨大的存储室中。然后,将存储在存储室内的热通过单独的液体流动机构在建筑结构中进行循环。
这些传统的太阳能炉结构复杂、价格较高并且难以安装。它们的低效在于,当从收集器向存储室传送太阳能热时会有过多的热损失。而且,无法将这些太阳能炉简单地安装在现有建筑结构中,并且无法将其构建成针对通常在建筑结构中的传统供暖系统的辅助供暖设备。此外,传统太阳能炉的太阳能吸收率不高。
有必要生产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便宜并且能量吸收率更高的改进型太阳能炉。
提供上述背景技术的说明以帮助理解太阳能炉,但并不是用来说明或构成针对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太阳能炉的相关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炉。在一个方面中,该太阳能炉包括外部隔热室、内部反应室以及加热器(boiler)。该外部隔热室包括第一太阳能窗。该内部反应室设置在该外部隔热室中,并且包括与该第一太阳能窗对准的第二太阳能窗。加热器设置在该外部隔热室内并且热连接到该内部反应室。当从太阳能盘反射的集中太阳光束通过该第一太阳能窗和第二太阳能窗而进入该内部反应室时,在该内部反应室所产生的热能对流过该加热器的液体进行加热。
在另一方面中,该太阳能炉包括隔热室、多个加热器以及风扇系统。该隔热室包括中心及偏离中心的窗。该多个加热器基本上设置在隔热室的整个内表面上,并且限定了中部反应腔。该风扇系统位于该中部反应腔中,用于在该中部反应腔中产生热空气幕或热焰幕。当从太阳能盘反射的集中太阳光束通过该偏离中心的窗进入该中部反应腔、并且以大致与弯曲太阳光束相切的方向射到热空气幕或热焰幕时,在该中部反应腔中所产生的热能对流过该多个加热器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得该热空气幕或热焰幕中的热空气颗粒连续地与该弯曲太阳光束的光子发生反应,其中,该弯曲太阳光束形成为由于折射指数的变化而折射的太阳光束。
在另一方面中,太阳能炉包括外部室、内部室及加热器系统。该外部室包括窗。该内部室形成在该外部室内。该加热器系统与该内部室进行热连通。当从太阳能盘反射的集中太阳光束通过该窗而进入内部室时,在该内部室中所产生的热能对流过该加热器系统的液体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中公开的太阳能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炉系统的解释性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公开揭露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炉的截面图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2(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公开揭露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空气循环道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2(c)是示出了引入盘绕铜管束的侧视图;
图2(d)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公开揭露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流构件盘的俯视图;
图2(e)是示出了设置有两个分流构件的盘绕铜管的立体图;
图2(f)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公开揭露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炉截面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2(g)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公开揭露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炉截面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2(h)是示出了图2(g)中的太阳能炉的说明性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太阳能炉的内部反应室的详细放大图;
图4(a)至图4(d)是示出了图3中的内部反应室的通道以及油箱的分解图;
图5(a)至图5(b)是示出了通道和油箱的片段图;
图6是示出了通道以及油箱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通道以及油箱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了太阳能炉中的离心式风扇和空气循环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太阳能炉的侧视图的说明性示意图;以及
图10是示出了太阳能炉的仰视图的说明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伟文,未经韩伟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9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恩诺沙星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凉鞋鞋面的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