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9571.8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日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11/02 | 分类号: | F02D11/02;B62K23/04;B62K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气 操纵 把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其基于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旋转角度控制车辆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二轮车中通常使用下述结构:利用电位计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检测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旋转角度,将其检测值作为电气信号,传送至该二轮车所搭载的电子控制装置等。另外,基于该检测信号,电子控制装置进行规定的运算,基于其运算结果,控制发动机的点火定时或排气阀的开闭。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上述结构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该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主要由下述部件构成:驱动滑轮部,其与节气门操纵把手联动而进行旋转;检测用齿轮,其与形成在该驱动滑轮部的一部分上的齿轮啮合;电位计,其用于检测该检测用齿轮的旋转角度;以及收容它们的壳体,如果驾驶者旋转节气门操纵把手,则经由驱动滑轮部,电位计旋转,检测该节气门开度。
但是,在上述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中,由于利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检测节气门操纵把手的转动角,所以不需要使用为了将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旋转动作向发动机侧传递而通常使用的操作线缆,现有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转动时,内管相对于构成该操作线缆的外管滑动而产生的滑动阻力消失,在节气门转动时向驾驶者侧传递的力,仅是通过复位弹簧产生的向初始位置复原的力,因而会产生不适感。
为了消除该问题,例如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所示,提出一种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其在固定于与节气门操纵把手相邻位置上的壳体内具有摩擦板,该摩擦板在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旋转时,施加与该旋转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利用由该摩擦板产生的摩擦力而得到旋转负载。根据该现有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可以不使用节气门线缆,并且可以使驾驶者舒适地进行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操作。
专利文献1:特开平4-254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52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具有如上所述的摩擦板的现有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中,由于在固定于与节气门操纵把手相邻位置上的壳体内配置摩擦板,所以虽然在节气门操纵把手旋转时可以得到旋转负载,但是存在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自身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其即使不使用节气门线缆,也可以舒适地进行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操作,并且可以实现小型化。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其具有:节气门操纵把手,其安装在车辆的手把前端,可以自由旋转;磁体,其与该节气门操纵把手一起旋转;检测单元,其非接触地检测该磁体的磁场变化,基于其检测值检测所述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旋转角度;以及摩擦板,其在所述节气门操纵把手旋转时产生阻力,从而可以产生旋转负载,该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控制车辆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配置在所述手把内。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中,具有阻力调整单元,其可以任意地调整由所述摩擦板产生的阻力。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中,所述摩擦板由可与所述节气门操纵把手一起旋转的旋转侧摩擦板、和固定在所述手把内部并与该旋转侧摩擦板抵接配置的固定侧摩擦板构成,并且,所述阻力调整单元具有将所述旋转侧摩擦板按压在固定侧摩擦板上的预紧单元、和可以从外部任意地变更所述预紧单元的预紧力的调整机构,通过操作该调整机构,可以调整所述旋转侧摩擦板对固定侧摩擦板的按压力。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节气门操纵把手装置中,所述调整机构具有面向节气门操纵把手的前端侧的工具嵌合形状,并且通过使工具与该工具嵌合形状嵌合并旋转,可以任意地变更所述预紧单元的预紧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在手把内配置摩擦板,其在节气门操纵把手旋转时产生阻力,从而可以产生旋转负载,所以即使不使用节气门线缆,也可以舒适地进行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操作,并且可以实现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具有可以任意地调整摩擦板的阻力的阻力调整单元,所以可以与驾驶者的习惯相对应,任意地变更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旋转负载,即使不使用节气门线缆也可以舒适地进行节气门操纵把手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日电装株式会社,未经朝日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9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