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式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0287.2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6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伯贤;赖志章;李俊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式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式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面板已广泛地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例如通讯手机、PDA、GPS装置等,以与显示面板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可通过显示画面进行触控操作。然而,市面上整合触控功能的电子产品大多是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直接组装在一起,如此,使电子产品显得较为厚重且影响产品外观。因此,如何提供使用者更为优良的产品乃实为各家厂商积极研发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式显示面板,使触控检测的驱动端线路与感测端电极分别设于显示面板同一基板的二个表面,不仅使面板结构简化,且可防止面板内不同讯号之间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式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主动像素阵列、多个驱动线路、多个感测电极与多个滤光层。主动像素阵列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并包括多个像素。第二基板平行第一基板,并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是面对主动像素阵列。驱动线路设置在第一表面并对应各像素的边缘配置以形成多个开口。各个驱动线路包括第一主线路与第二主线路。第一主线路的第一端连接主动像素阵列,第二端则连接第一基板。第二主线路则通过第一基板连接第一主线路的第二端,其中,第二主线路的延伸方向与部分的第一主线路的延伸方向一致。滤光层设置在第一表面,并填满开口。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用以与驱动线路检测至少一触控点的位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式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触控式显示面板的讯号线配置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A的感测电极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第一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A的驱动线路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2C是图2B的第二、第三导电间隔物于第一基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图2A的感测电极的另一示意图。
图4A是图1A的感测电极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第二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4B是图1A的驱动线路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二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感测电极的图案设计规则的示意图。
图6A是图1A的感测电极于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第三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6B是图1A的驱动线路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三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7是图6B的驱动线路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触控式显示面板 11:第一基板
13:第二基板 13a:第一表面
13b:第二表面 15:主动像素阵列
17、171~179、471~476、671~ 19、19a~19g、19a’~19f’、49a~
676、771~773:驱动线路 49g、69a~69d:感测电极
21:滤光层 23:液晶层
25、27:偏光片 P:像素
171a、172a:第一主线路 171b、172b:第二主线路
171c、172c、671b、672b:分支 S11~S17、S21~S26、S41~S47:
线路 导线引脚
671a、672a:主线路 AA:可视区
SL、SL1~SL9:扫描线 DL:数据线
SP1~SP3、SP61、SP62、SP71、
SP72:导电间隔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图1B,图1A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式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触控式显示面板的讯号线配置的示意图。触控式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3、主动像素阵列15(见图1B)、多个驱动线路17、多个感测电极19与多个滤光层21。主动像素阵列15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并包括多条扫描线SL、数据线DL与像素P等组件。第二基板13平行第一基板11,并包括第一表面13a与第二表面13b,其中,第一表面13a是面对第一基板11上的主动像素阵列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2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