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克生素复合肥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0600.2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俞保国;闵九康;耿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双色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俞保国;闵九康;耿魁 |
主分类号: | C05G3/02 | 分类号: | C05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0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克生素 复合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植物克生素复合肥料,具体是利用几种含有克生素的植物茎、叶、果实等物质,生产一种具有增产和杀虫两种功能的复合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克生素肥料是利用植物克生作用及产物(即克生素)制成的肥料。它具有杀虫、除草、防病和增产作用,以及消除土壤污染的功能。所以该领域属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发展亦极为迅速,而我国几乎是空白。因此,目前在我国利用现有技术和专利开发这类的产品,其意义十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乐观。
植物克生素,其定义认为“植物所产生可危及或毒杀另一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次生代谢物”。其被誉为未来农业中的生物武器(Bio-weapon),国际上通用的英文名词为Allelochemicals或Allelopathic compounds。它的原意应译作“植物异株克生化合物”。由于我国尚无正式命名,因此将该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涵义,故暂采用“植物克生素”一词。
植物与植物(包括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化学反应则称之谓植物克生作用或植物克生过程,其英文名词为Allelopathy。其原意应译作“植物异株克生作用”。二者复合构成了Alleloparthy。即植物克生作用。其可定义为“一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另一种植物所释放的有毒物质的抑制和毒害”,植物产生抑制作用的生物化学物质就称之为植物克生素。
20世纪初叶,植物克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20世纪60年代,外国教科书中有关植物克生作用的内容则大部引用Muller(1996)的材料,其重点集中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他发现,小桷树植被的鼠尾草能释放出有毒的类单萜,它能抑制周围许多草本植物的生长,从而导致了不毛之地和繁茂正常生长的植被景观。Muller及其学生们都将这一景观归因于植物克生效应。这表明,植物克生素可通过植物的器官(根、茎和叶)释放至环境中,从而影响异种植物的生长发育。Fraenkel(1959)以及Whittaker和Feeny(1971)经过研究后指出,次生代谢物在植物和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此以后,次生代谢物不再被视为代谢废物。次生代谢物在未利用之前,其通常贮存于空胞或细胞或叶片表面,以作防卫、吸引入侵者,而且亦可作为化学信息。更有甚者,某些化合物可成为植物——昆虫相互作用的信使,而且在植物适应性和昆虫共进化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植物克生作用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中的功能愈来愈受到关注。
在过去10年间,植物克生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许多有关国际专业组织召开会议,发表专著以及科学家的论文风起云涌。同时,植物克生作用和植物克生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全世界各地科学家的重视,并纷纷进行深入研究。
植物克生素由高等植物、细菌、真菌、藻类及其它们的共生体产生。研究和发展植物克生素及其应用已成为农业、林业、医疗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十分迫切的任务。世界农业、林业产品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都将通过植物克生素而实现。因此,植物克生素被誉为新世纪最伟大的希望、最伟大的事业和最伟大的恩惠(效益)。许多科学家利用植物克生素为农业增产和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这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约60亿人口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财富。植物克生素产品和技术及相关制剂在日本的贸易额高达850亿美元,在美国约1800亿美元,在英、法等国约1000亿美元。在我国,该类产品极少,且大部分为进口,贸易额不足1亿人民币。有关专家和相关人士希望并预计近几年新产品能不断应市,贸易额将达到约500亿人民币。因此,研究和开发植物克生素及其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来看,农业生态系统中防治病虫害的斗争,以及为人类健康而创造良好环境的奋斗将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战争”。据统计,虫害使谷类造成的损失为44.1%;薯类损失6.5%;糖类损失16.5%;蔬菜类损失8.7%;水果类损失5.6%;油料损失11.5%;纤维类损失14.2%;为了获得更多的农业产品,人们便大量使用农药(特别是杀虫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农药厂1000多个,年生产各种农药100万吨,其中80%在国内使用,其使用率为,谷类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占38.4%;水果和蔬菜占24.7%;油料和糖类占2.9%;棉花等纤维作物占2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双色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俞保国;闵九康;耿魁,未经新疆双色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俞保国;闵九康;耿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