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模拟连铸凝固和轻压下过程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0683.5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田陆;杨建桃;黄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陆 |
主分类号: | G01N25/02 | 分类号: | G01N25/02;G01N25/04;G01N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模拟 凝固 压下 过程 实验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连铸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拟合 金凝固和连铸轻压下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速、高质、高效成为连铸工业在新世纪发 展的要求,然而在高速生产过程中,高质、高效面临考验。
铸坯内部尤其是板坯内部一般都会存在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及 内裂等中心质量问题,尤其是高速情况下将变得严重,影响连铸坯 的性能及后续加工。
为实现“三高”生产,人们开发出一系列方法抑止中心偏析的 产生。其中轻压下技术是经过多年生产实践验证,最有效且经济的 方法之一。
轻压下技术是一种在连铸过程中对凝固末端前沿某段区域内, 由连铸扇形段(板坯)或是拉矫机架(方坯)通过相对常规辊缝设 置加大了辊缝收缩,从而使凝固中的连铸坯在经过这个区间时受到 一定的压下力而主要在厚度方向上产生一定变形。
该一定变形一方面给予铸坯凝固末端前的快速凝固造成的较大 凝固收缩进补偿,防止中心疏松;另一方面促成了连铸坯凝固前沿 和糊状区发生一系列轻微变化,阻止了中心偏析的形成。
在这项技术的发展经过两个阶段,从早期的静态轻压下技术到 近年得到快速发展的动态轻压下技术。
所谓静态轻压下技术,是在开浇前预先设定轻压下参数,即每 个机架的辊缝值,在整个开浇过程中维持此辊缝值不变,虽然静态 轻压下能稳定地实现轻压下的功能,但它无法适用于复杂的连铸生 产条件。
所谓动态轻压下技术,是在连铸生产过程中,根据连铸工艺的 变化,动态跟踪连铸坯凝固末端的变化,实时下达轻压下指令的一 种连铸工艺自动控制技术。动态轻压下的连铸工艺变化的情况下能 快速进行反应,从而更好实现轻压下的效果。
由于金属的不透明性,使得人们通常对金属内部凝固过程中凝 固组织的演化与选择无法进行动态实时观察。而采用X射线透视等 先进技术检测则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条件控制,不是一种方便易 行的实验研究方法。
目前,由于连铸过程轻压下技术现场应用的复杂性,一般被认 为是一个工程问题和模型计算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轻压下作用下凝 固组织变化、溶质流动等凝固本质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研究手段, 一直没有进展,尤其是凝固流动和受力作用下的凝固流动。
在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本发明人从其它技术领域获 知以下技术信息。
凝固形态是由晶体界面性质和凝固驱动力场的性质所完全决定 的。界面性质决定了界面形态对驱动力场的响应性质,因而相似的 界面性质在相似的驱动力场作用下将产生相似的动力学行为,从而 导致相似的界面形态。
晶体界面性质由Jaekson因子来判定,金属的Jackson因子,通 常小于2,因此可以选用一种Jackson因子a<2的透明材料来模拟实 际金属凝固过程中的凝固组织的演化和选择。
1965年科学家Jacksno和Hmit(请参见文献:E.rubinstein,M.E. Glicksman,J.Cryst.Growth.,1988:89:101-110)发现了一批a<2的透 明有机物晶体,通过进行实验观察证明确实可以用它们来模拟研究 金属凝固过程,从此透明有机模型合金模拟实验方法就成为一种有 效的凝固科学研究方法而日益受到重视。
1981年科学家malngna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Al-Cu共晶生长 过程与有机物模拟结果取得了惊人的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有机物模 拟方法的可行性。采用透明模型合金来模拟金属的凝固过程,动态 实时观察凝固组织和结构特征的演化,已经成为对凝固理论深入研 究的重要手段。
丁二睛(NC-CH2-CH2-CN)是一种在晶体生长研究中被广泛使 用的模型合金,为白色晶体,无色无臭的蜡状物;微溶于水、乙醇、 苯、乙醚和二硫化碳;溶于丙酮、三氯甲烷;熔点为58.07℃,沸点 为265-267℃(124℃/5mmHg)。
丁二睛具有体心立方结构(BCC),熔化熵较低,容易配制多种 低熔化熵的合金;界面张力各向异性较弱,晶体分子为球形,无空 间方向性,液固界面能够高效地接纳液相分子,加之热力学数据较 全,因此多年来被国际凝固理论界广泛地应用于凝固理论研究,大 量实验均采用了丁二睛及其合金(请参见文献:曹一超,透明模型 合金宏微观凝固模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陆,未经田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6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介面的推移机构
- 下一篇:一种节能空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