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肉鸭雏鸭饲料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0900.0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宋代军;彭献伟;杨游;吕景智;刘力;秦福生;张家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肉鸭雏鸭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肉鸭雏鸭饲料。
背景技术
肉鸭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和较其它禽类更能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是一类数量极 大,尤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的家禽。我国肉鸭饲养量近30亿只,占全球四分之三,品种资 源尤其丰富,肉鸭及其产品在我国的畜产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每年为社会提供肉、羽毛 (绒)和副产物的总产值超过700亿元,鸭肉是人们非常欢迎而营养价值很高的肉类食品。 肉鸭产品,比如烤鸭、板鸭、香茶鸭等在国际市场上也倍受青睐。目前,全球的肉鸭生产 呈现蓬蓬向上的生机。肉鸭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全世界上市总数、鸭肉产量、人均 占有鸭肉量逐年增加;2、鸭肉生产的增加不仅表现在产量上,同时反映在鸭肉产品生产的 结构上,分割鸭肉、冷冻产品和干腌制品生产迅速增加;3、在养鸭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我国的南方省市,肉鸭生产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正在形成;4、肉鸭生 产投入品质量低下混乱,达不到集约化生产的要求,阻碍肉鸭生产体系的建立。
长期以来,肉鸭生产中由于饲料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雏鸭阶段(1-14天)基本上没有 一个成型的饲料产品,致使肉鸭后期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低,遗传潜力难以发挥,不仅 饲喂周期延长,不能体现规模生产效益,而且鸭肉产品成品率低,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 整个肉鸭产业。因此,改变饲养方式,研究开发肉鸭脱温料产品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鸭雏鸭阶段饲料配方,以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研究开发 育雏鸭用饲料产品,解决肉鸭生产中存在的饲料营养不合理的问题。
本发明肉鸭雏鸭饲料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玉米54.73%、豆粕(粗蛋白质48%)24.90%、小麦10.00%、玉米蛋白粉4.90%、磷 酸氢钙(CaHPO4)1.70%、碳酸钙(CaCO3)0.98%、鱼粉0.8%、植物油0.53%、食盐0.32%、 小苏打0.20%、赖氨酸(78%)0.19%、蛋氨酸0.18%、胆碱(50%)0.15%、复合酶制剂 0.12%、添加剂0.30%
每kg添加剂含Fe26.67g,Zn 13.33g,Cu 2.67g,Mn20.00g,I 0.12g,Se 0.05g,含维 生素A116.67万IU,维生素D36.67万IU,维生素E 0.33万IU,维生素K30.17g,硫胺 素0.60g,核黄素1.20g,维生素B123.33mg,生物素0.05ug,叶酸0.18g,尼克酸11.67g, 泛酸3.33g,吡哆醇1.17g。
上述配方各原料均可在市场上购得,按照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称取相应的组 分,并混和均匀,即得肉小鸭饲料。
该肉鸭雏鸭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粗蛋白质:21%、代谢能:12.3015兆焦尔/kg、 Ca 0.85%、P 0.65%。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饲料产品营养平衡,采用该产品饲喂雏鸭,采用网上育雏方式饲养, 春秋两季采食量为71.2g/天时,可使雏鸭日增重达到53g/天,14日龄肉鸭体重达到799g/ 只;夏季采食量为57.8g/天时,可使雏鸭日增重达到41g/天,14日龄肉鸭体重达到626g/ 只;冬季采食量为67.8g/天时,可使雏鸭日增重达到50.5g/天,14日龄肉鸭体重达到763g/ 只。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玉米54.73kg、豆粕(粗蛋白质48%)24.90kg、小麦10.00kg、玉米蛋白粉4.90kg、 磷酸氢钙(CaHPO4)1.70kg、碳酸钙(CaCO3)0.98kg、鱼粉0.8kg、大豆油0.53kg、食盐 0.32kg、小苏打0.20kg、赖氨酸(含量为78%)0.19kg、蛋氨酸0.18kg、胆碱(含量为50%) 0.15kg、复合酶制剂0.12kg、添加剂0.30kg,混和均匀,得100kg肉鸭雏鸭饲料产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改变传动方向的二爿状联轴器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传动轴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