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震动式气体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1073.7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7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伟;田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震动 气体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的收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震动式气体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有害气体是造成空气和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国内外都在为减少有害 气体的排放而不懈努力。因此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吸收和处理非常重要,对 于颗粒大的常采用沉降室,旋流除尘静电除尘等方法,对于颗粒小的如 二氧化碳就没有特别的方法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震动式气体收集装置,它能有效的收集和处 理气体,特别是对颗粒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处理,而且结构简单, 维修保养容易。
本发明所述的震动式气体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的下半部分 灌装有液体,壳体上半部分的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底部设有出 液口;所述壳体两端由弹簧进行悬挂或者支撑,壳体与震动装置相接触或 连接;在壳体内的紧邻液面位置安装有气体吸附板,气体吸附板为一块或 由多块首尾相连,整体截面形成连续的且横卧的S形,所述吸附板覆盖 整个液面;在壳体内液面以上的其余空间填充有棉状纤维。
震动装置由电动机和偏心轮组成,偏心轮安装在电动机的轴上,偏心 轮安装在电动机的轴上,偏心轮的轮边即轮的外围边沿与壳体接触。电动 机转动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由于重心不在中间,由此偏心轮结合壳体 震动。
本发明采用截面为连续S形的气体吸附板,目的是在同样体积的壳体 内增加气体吸附板的吸收面积。气体吸附板采用多孔陶瓷材料、高分子材 料,或竹炭类的固体材料,或是在金属载体上安装的膨胀珍珠岩。
并且,在气体吸附板处于低位的部位开有通过液体的洞,目的是在壳 体震动时,液体可以通过洞到达上方的棉状纤维以及,吸收它们上的气体, 液体也可以在不震动时从洞口流下。
所述壳体内灌装的液体可以是碱性液体,也可以是酸性液体或者是 中性液体
所述棉状纤维可以是人造海绵和棉织物,也可以是人加工的天然的 棉花,丝绵,莫代尔纤维等。
本发明提出的装置可以有效的收集和处理气体,特别是消除有害气体 对空气的影响,达到环保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壳体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气体吸附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震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参见图1,本装置由壳体6、液体8、气体吸附板7、棉状纤维9、弹 簧3以及震动装置5等组成。
参见图2a,在壳体6的上半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和出气口2, 壳体6的底部设有出液口4。在壳体6内的下半部灌装有液体8,在壳体 6内紧邻液面位置固定有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的气体吸附板7,壳体内 的其余空间设置有以人造海绵为材料的棉状纤维9。整个壳体6通过上部 两端连接的弹簧3被悬吊起来,而壳体6的底面则与震动装置5连接。
参见图2a和图2b,安装在壳体6内的气体吸附板7由多块首尾相连 组成,其整体截面是连续的S形,它水平安装在液面之上,覆盖住液面。 参见图2b,在气体吸附板7处于低位的部位开有小洞12。
参见图3,震动装置5由电动机10和偏心轮5组成,电动机10通过 的输出轴11与偏心轮5连接,偏心轮5的轮边即轮的外围边沿与壳体6 接触。
本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
气体(有害气体)由进气口1进入,电动机10转动,带动输出轴11 与偏心轮5运动,震动装置5开始震动,并将震动力传递给壳体6,壳体 6由于有弹簧3的悬吊,能很完全地接受这种震动。由进气口1进入的气 体一部分被气体吸附板7吸收,一部分被棉状纤维9吸收,还有一部分被 液体8吸收,同时震动使得液体8上扬,上扬的液体8一部分冲刷气体吸 附板7,使气体吸附板7吸收的气体可以溶入液体8中,上扬的液体8一 部分通过气体吸附板7的小洞12融入棉状纤维9,棉状纤维9吸附的气 体也可以溶入液体8中,震动停止,液体8通过气体吸附板7的小洞12 下落到壳体6的下半部。当液体8吸收一定气体后,可以打开出液口4 放掉液体8,再从进气口1加入液体8。而一些没有被吸收的其它气体则 从出气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