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1206.0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平贵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 再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内燃机的排气的一部分再循环到进气侧的排气再循环 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中如下所述的内燃机已经普及:搭 载有为了提高燃料利用率或降低排气中的NOx等目的而使排气的一部分 (以下称为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排气再循环)气体) 再循环到进气侧的排气再循环装置(以下称为排气再循环装置)。
在这种排气再循环装置中,开发了用于防止导入孔的堵塞的技术, 所述导入孔用于将排气再循环气体导入进气通路,例如公知有如下的技 术:利用配置在进气歧管和气缸盖之间的板部件分别构成排气再循环气 体和窜漏气体的分配路,并且,使窜漏气体的分配路出口(窜漏气体导 入口)在比排气再循环气体的分配路出口(排气再循环气体导入口)还 靠进气气流的下游侧开口(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能够简化发动机中 的进气通路周边的构造,并且能够防止由混入窜漏气体中的油成分的炭 化等所导致的排气再循环气体的分配路出口的堵塞。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5522号公报
但是,例如在四冲程发动机中,在进气行程开始时进气门和排气门 都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气门重叠期间时)、或者在压缩行程开始时进 气门未完全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会产生进气从气缸盖侧被吹回进气 歧管侧(进气的一部分逆流)的现象。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 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排气再循环气体的分配路出口形成在进气的主气流 附近,因此如果产生这种进气的吹回,存在排气再循环气体中的炭或窜 漏气体中的油等附着在排气再循环气体的分配路出口上,从而在排气再 循环气体的分配路出口产生堵塞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的课题而研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即使是在发生来自内燃机主体的进气的吹回的情况下,也能够防 止由于炭或油等的附着导致在排气再循环导入路中产生堵塞的内燃机的 排气再循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第一发明是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排气再循 环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具备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部 件,该排气再循环导入部件夹装在内燃机主体和进气管之间并该排气再 循环导入部件具有:进气通路,从所述进气管朝向所述内燃机主体的进 气气流通过该进气通路;以及排气再循环导入路,其用于将排气导入该 进气通路,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路形成为朝向所述进气管在所述进气通 路的上部开口,并且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路形成为其截面积朝向其开口 端增大的结构,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部件还具有窜漏气体导入路,所述窜 漏气体导入路将窜漏气体导入所述进气通路,所述窜漏气体导入路形成在 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部件的所述内燃机主体侧的端面上。
并且,对于第二发明,所述内燃机是将多个气缸配置成列状而成的 多气缸内燃机,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部件与各个气缸对应地设有多个所 述进气通路,并且,与所述进气通路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排气再循环导 入路,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部件还具有排气再循环腔,该各个排气再循 环导入路与所述排气再循环腔连接。
并且,对于第三发明,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路形成在所述排气再循 环腔中的所述进气管侧的端面附近。
并且,对于第四发明,对于所述排气再循环导入路具有沿着其轴向 从所述开口端延长的虚拟通道,所述虚拟通道通过所述进气通路的所述 进气管侧的开口内部。
根据上述第一发明,由于将在进气通路的上部开口的排气再循环导 入路形成为朝向进气管(即进气气流的上游侧)、同时使其截面积朝向开 口端增大的结构,因此即使是在产生来自内燃机主体的进气的吹回的情 况下,也能够防止通过炭或油等的附着导致在排气再循环导入路中产生 堵塞,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窜漏气体导入路的开口配置在从排气 再循环导入路的开口离开的位置,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由窜漏气体中的油 等的附着导致的排气再循环导入路的堵塞的产生。并且,根据第二发明, 通过设置与多个排气再循环导入路连接的排气再循环腔,能够相对于进 气通路均匀地分配排气,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排气再循环导入路的 堵塞的产生。并且,根据第三发明,由于排气再循环导入路的开口配置 在从内燃机主体离开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排气再循环导入路 的堵塞的产生。并且,根据第四发明,由于能够经由进气通路的开口容易 地加工排气再循环导入路,因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