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助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1503.5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6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敏;孙福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助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助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真空泵的布置方式。
背景技术
对于真空助力系统的真空来源,装有汽油发动机的车辆由于发动机采用点燃式,因此在进气歧管可以产生较高的真空压力,可以为真空助力制动系统提供足够的真空来源,而对于柴油发动机驱动的车辆,由于发动机采用压燃式CI(CompressionIgnitioncycle),这样在进气歧管处不能提供相同水平的真空压力,所以需要单独安装提供真空来源的真空泵,另外,对于为了满足较高的排放环保要求而设计的汽油直喷发动机GDI(GasolineDirectInjection),以及为了提升发动机性能采用的增压式发动机,在进气歧管处也不能提供相同水平的真空压力来满足真空制动助力系统的要求,因此也需要附加真空泵来提供真空来源。传统的汽车附加真空泵有两种驱动方式,一种是电动真空泵,另一种由发动机凸轮轴来驱动得真空泵。使用电动真空泵时,不仅成本高,噪声大,而且往往需要单独的布置空间,附加特殊的防尘防水装置。特别是当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紧张,不得不布置在驾驶室地板下面时,噪声和防尘防水问题尤其难解决,给整车NVH性能,以及真空泵的使用寿命等都带来很大的问题。当真空泵由发动机凸轮轴来驱动时,固定在凸轮轴后端的真空泵势必会影响发动机的外廓尺寸,而对于发动机布置空间紧凑的发动机舱,这也带来一个发动机布置上的难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现有设置方式成本高,噪声大且寿命短;(2)空间布置困难,影响发动机外廓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优化发动机布置,节约发动机舱布置空间,避免电子真空泵的噪音。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助力系统,使用成本低、可靠性好的机械式真空泵,并且提供一种新的真空泵布置方式,即将真空泵布置在动力转向泵的后端,由动力转向泵的轴来带动运转,既节约了布置空间,同时也解决了电子真空泵的噪音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助力系统,包括真空泵和动力转向泵,该真空泵布置于动力转向泵的后端,并且真空泵由动力转向泵带动运转。
所述真空泵具有一真空泵座,所述动力转向泵具有一后端盖,所述真空泵布置于动力转向泵的后端为真空泵的该真空泵座与动力转向泵的该后端盖用螺栓连接起来。
所述真空泵具有一真空泵轴,所述动力转向泵具有一动力转向泵转轴,所述真空泵的该真空泵轴由动力转向泵的该动力转向泵转轴带动运转。
真空泵的该真空泵轴的端部设有真空泵轴外花键,动力转向泵的该动力转向泵转轴的端部设有动力转向泵轴内花键,该真空泵轴外花键与动力转向泵轴内花键相配合。
所述动力转向泵的后端盖上设有孔,所述真空泵轴伸出真空泵座,穿过该后端盖上的孔。
真空泵上设有其轴安装孔,且真空泵座上设有与该轴安装孔偏心的凸轮,所述凸轮外套设有装有叶片的转子。
真空泵的泵体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所述动力转向泵的后端盖的前面设有有动力转向泵密封圈,用以进行密封。
所述真空泵座的前面设有真空泵密封圈,用以对其进行密封;所述动力转向泵的后端盖与真空泵座之间设有密封垫片进行密封防尘。
所述真空泵通过一真空泵润滑油管从动力转向泵内吸取得润滑油,利用真空泵内产生的真空,将润滑油吸进泵腔,在利用其转子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将润滑油甩到泵体内壁后沿泵体内壁流回动力转向泵。
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
1、优化发动机布置,使其结构紧凑;
2、避免电子真空泵的噪音问题;
3、真空泵安装拆卸便捷;
4、对于不需要单独附加真空泵的发动机动力转向泵,只需更换其后端盖即可。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动力转向泵与真空泵连接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中:
1-真空泵;2-动力转向泵;3-动力转向泵后端盖;4-真空泵座;5-真空泵壳;6-真空泵与动力转向泵固定螺栓;7-真空泵进气口;8-真空泵出气口;9-真空泵润滑油管10-真空泵转轴;11-真空泵密封圈;12-动力转向泵密封圈13-动力转向泵转轴;14-动力转向泵轴内花键;15-真空泵轴外花键;16-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