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荧光胶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1589.1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孟杰;陈和生;包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泽润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荧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的粘结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LED荧光胶,可用于直插式发光二极管(LAMP)白光LED元件之配制荧光粉。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照明领域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是半导体照明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日亚化学公司的Nakamura等人经过不懈努力,突破了制造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关键技术,并由此开发出以荧光材料覆盖蓝光LED产生白光光源的技术。半导体照明具有绿色环保、寿命超长、高效节能、抗恶劣环境、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工作电压低及安全性好的特点,因此被誉为继白炽灯、日光灯和节能灯之后的第四代照明电光源,或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美国、日本及欧洲均注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设立专门的机构推动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
LED实现白光有多种方式,而开发较早、已实现产业化的方式是在LED芯片上涂敷荧光粉而实现白光发射。
LED采用荧光粉实现白光主要有三种方法,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成熟,由此严重地影响白光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具体来说,第一种方法是在蓝色LED芯片上涂敷能被蓝光激发的黄色荧光粉,芯片发出的蓝光与荧光粉发出的黄光互补形成白光。该技术被日本Nichia公司垄断,而且这种方案的一个原理性的缺点就是该荧光体中Ce3+离子的发射光谱不具连续光谱特性,显色性较差,难以满足低色温照明的要求,同时发光效率还不够高,需要通过开发新型的高效荧光粉来改善。
第二种实现方法是蓝色LED芯片上涂覆绿色和红色荧光粉,通过芯片发出的蓝光与荧光粉发出的绿光和红光复合得到白光,显色性较好。但是,这种方法所用荧光粉有效转换效率较低,尤其是红色荧光粉的效率需要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种实现方法是在紫光或紫外光LED芯片上涂敷三基色或多种颜色的荧光粉,利用该芯片发射的长波紫外光(370nm-380nm)或紫光(380nm-410nm)来激发荧光粉而实现白光发射,该方法显色性更好,但同样存在和第二种方法相似的问题,且目前转换效率较高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粉多为硫化物体系,这类荧光粉发光稳定性差、光衰较大,因此开发高效的、低光衰的白光LED用荧光粉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随着LED的发展,封装直插式白光LED的光斑一致性倍受关注,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封装LED的整体一致性,研制信赖度优良且使用便捷、价格低廉的LED荧光胶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纯度、高耐光、耐候性,可以有效地激发成品之光斑,提高其信赖度且价格低廉、使用便捷的LED荧光胶。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LED荧光胶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LED荧光胶是由以下组分配制而成,各组分含量(总重量按100%计)为:
OE-6450A(硅胶主剂) 3.10%-3.40%
OE-6450B(硅胶固化剂) 2.60%-2.90%
TO粉(扩散剂) 72.80%-75.54%
二氧化硅粉剂(SiO2): 6.3%-7.0%
三氧化二铝粉剂(Al2O3) 10.6%-11.8%
ST-11001(硅胶) 1.4%-1.7%
JZ-520A(胶水主剂) 0.28%-0.32%
JZ-520B(胶水固化剂) 0.18%-0.22%
各组分最佳含量(总重量按100%计)为:
OE-6450A(硅胶主剂) 3.24%
OE-6450B(硅胶固化剂) 2.76%
TO粉(扩散剂) 74.1%
二氧化硅粉剂(SiO2): 6.7%
三氧化二铝粉剂(Al2O3) 11.2%
ST-11001(硅胶) 1.5%
JZ-520A(胶水主剂) 0.3%
JZ-520B(胶水固化剂) 0.2%
上述所有组分,皆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获得,所有组分的代号皆为行业领域的通用名称,为行业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
本发明LED荧光胶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泽润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泽润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5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