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银杏制备银杏脱毒粉、且联产银杏酚酸粗提物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1634.3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羽菡;孙汉巨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羽菡 |
主分类号: | A23L1/30 | 分类号: | A23L1/30;A23L1/28;A23L1/21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制备 脱毒 联产 酚酸粗提物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银杏制备银杏脱毒粉和银杏酚酸粗提物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贵树种之一,素有“瑰宝”、“活化石”之誉。银 杏种实的核俗称白果,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钾、硒等微量 元素。银杏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当作养生延年的上品。值得一提的是,银杏中含有丰富 的清蛋白、球蛋白和盐溶蛋白,这三种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延缓衰老、抗氧化和免疫活性。
白果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 缩小便等药用功效。现代药理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白果具有平喘、祛痰、抑制结核 杆菌生长、延长表皮细胞寿命等作用。
长期以来,银杏中含有银杏酚酸等有毒成分,过量食用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制约了银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目前为止,主要作为菜肴或部分作为药物使用,利用其 开发的食品基本为空白。因此,利用其开出银杏食品,不仅丰富银杏深加工产品的品种, 而且产品含有较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
银杏酚酸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潜在过敏物质,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接触性过敏原中的 成分之一,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粘膜过敏、痉挛和神经麻痹等不良反 应。然而,银杏酚酸也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抑菌、防治病虫害等功效。从20世 纪60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就着手从银杏资源中分离提取银杏酚酸。到目前为止,这些 方法普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设备昂贵,方法烦琐等缺点,且无法对银杏酚酸进行大规模 的分离及纯化,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银杏的营养及保健功能,进一步开发利用银杏产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 银杏制备银杏脱毒粉并联产银杏酚酸粗提物的工艺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用银杏制备银杏脱毒粉、且联产银杏酚酸粗提物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脱壳、去粘膜:将银杏脱壳,然后去除表面的粘膜;
(2)粗磨:将去除粘膜的银杏按质量/体积比1∶2-10的比例加入95%乙醇,用磨浆 机磨浆,得粗磨浆;
(3)细磨:将粗磨浆用胶体磨细磨,所得细磨浆的颗粒度在20μm以内;
(4)一次醇提:将细磨浆在温度20-80℃浸泡2-6小时,固液分离,得一次醇提固相 物和一次醇提液;
(5)二次醇提:将一次醇提固相物,按质量/体积比1∶2-10的比例加入95%乙醇, 在20-80℃浸泡2-6小时,固液分离,得二次醇提固相物和二次醇提液。通过二次醇提, 去除银杏中大量的银杏酚酸;
(6)乙醇真空冷凝回收:合并一次醇提液和二次醇提液,在0.05-0.4Mpa真空度和 50-80℃下加热,采用冷凝的方式回收乙醇,剩余的固体物质即为银杏酚酸粗提物;
(7)调质:将二次醇提固相物按质量/体积比1∶5-10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 匀,得调质物;
(8)超滤:将调质物料放入孔径为0.4-0.003μm的超滤装置中,操作压力为0.2Mpa, 时间为2-4小时,至流出液中无酚类物质检测出为止,检测采用三氯化铁法(FeCl3)。本 步骤进一步去除银杏中残留的少量银杏酚酸。操作过程中,补充去离子水1-2次,每次补 充3-5倍调质物体积的去离子水,得截留液;
(9)喷雾干燥:将截留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干燥,控制进风温度为120-180℃,混合温 度为90-120℃,气体压力为0.2-0.5Mpa;得到白色的银杏脱毒粉,经检验,该粉中银杏 酚酸残留率≤10ppm。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银杏食品开发的技术突破
长期以来,由于银杏中含有银杏酚酸等有毒物质,制约其在食品中广泛的应用。通过 本发明获得的银杏脱毒粉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原辅料生产面条、饼干、酱品、饮料等 食品及保健食品,拓宽了银杏的应用范围。
2、银杏中银杏酚酸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采用乙醇提取的方法,能有效地提取银杏中银杏酚酸,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以 进一步把获得的银杏酚酸开发为生物农药、生物杀虫剂及药物等,能变废为宝,提高银杏 资源的价值。
3、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羽菡,未经孙羽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HMB的运动饮料
- 下一篇:一种无糖水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