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凹凸棒土作为絮凝剂治理藻华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51731.2 申请日: 2009-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1734775A 公开(公告)日: 2010-06-16
发明(设计)人: 唐义;叶瑞;蔡冬清;张宏;王相勤;余增亮;吴跃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1/52 分类号: C02F1/52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3003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改性 凹凸 作为 絮凝 治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环保材料领域,具体是改性凹凸棒土作为絮凝剂治理藻华的 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湖泊水体藻华频繁爆发,并且愈演愈烈,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 不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生态灾难。引起藻华暴发的主 要营养元素是水体中的氮、磷,特别是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较流行的清除 藻类水华方法大致可归结为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

物理法:物理方法(如高压电离,高压脉冲,交变强磁场,紫外线,超声波 等)是以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进入水体或水体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达到 杀伤、杀灭藻类及分解、吸附水体中杂质,达到净化水系的目的。该优点不破坏 水体、无残留,但物理杀伤是等量关系,杀伤生命体越大,耗量越多,杀伤越多 所耗能量越多,水质杂质越多,耗能越多。另外包括机械法或人工打捞水藻以及 采取挖泥的方法,前者只能作为简易的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效果甚微。

化学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化学除藻剂,其效果最显著,但也最具有危险性, 所以使用时要非常慎重,严格按照要求的用量操作,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 这些除藻剂的化学成分均为易溶性的铜化合物,或者螯合铜类物质,这些化合物 对鱼类水草等水族生物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并且有致癌作用,还 会产生其他的一些不可预测的不良后遗症。

生物法:生物修复除藻剂是针对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十几种活性微生物和相 应的酶,是一种全天然的纯生物制剂,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以及人类等不产生任 何危害及副作用,产品一旦投入水体,产品中的微生物迅速活化与水中的藻类竞 争营养源,从而使藻类缺乏营养死亡,沉入水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继续降解死 亡的藻类,直至消灭,使水体变清。但生物法特别是生态修复的方法对于小范围、 固定区域内藻华的防治是重要的方法,但这类方法往往需要事先投入巨大的人造 工程,以创造并控制抑制藻华所需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在透明度低或缺乏适当 底泥的水底难以生存)或动物生存的条件,因而见效慢、成本高,较难普遍适用 于大面积、突发性藻华的治理。

以上几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华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但它们存在成 本高、操作不便或者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它们大规模应用的瓶颈。

凹凸棒石呈土状、致密块状产于沉积岩和风化壳中,呈白色、灰白色、青灰 色、灰绿色或弱丝绢光泽,土质细腻,有油脂滑感,质轻、性脆,断口呈贝壳状 或参差状,吸水性强,湿时有粘性和可塑性,干燥后收缩小,不大显裂纹,水浸 泡崩散,悬浮液遇电介质不絮凝沉淀。因产地不同,凹凸棒石粘土的组成略有不 同,一般而言,凹凸棒石原土中含有70-80%的凹凸棒石,10-15%的蒙脱石 和海泡石以及其他的粘土,4-8%的石英,1-5%的方解石或者白云石,在加工 的过程中非粘土成分被去除。因此,最终的产品中含有85-90%的凹凸棒石。1940 年W.F.Bradley首次提出了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模型。凹凸棒石的基本构造单 元是由平行于碳轴的硅氧四面体双链组成,各个链间通过氧原子连接,每个双链 的上下层间通过一层镁原子的六价配位连接。硅氧四面体活性氧原子的指向(即 硅氧四面体的角顶)每四个一组上下交替排列,这样排列的结果,四面体片在链 间被连续地连结,构成连层状硅酸盐,然而,八面体片是不连续的,形成很多矩 形孔道,每个孔道的截面大小是相等的,大约为0.38nm×0.63nm。凹凸棒 石的理想化学式为Al(OH2)4(OH)2Mg5Si8·4H2O,其中的Si4+可以少量被Fe3+及 Al3+离子替代,Mg2+可以少量被Fe2+,Fe3+和Al3+离子替代。各种离子替代的 综合结果是凹凸棒石常常带少量的负电荷,此种电荷属于结构电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凹凸棒土作为絮凝剂治理藻华的方法,以凹凸棒土为 基础材料,制备一种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吸附絮凝藻类,从而便于通过过滤或打 捞的方法将藻絮体移出水体,而且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做到 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除藻华暴发带来的危害,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