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电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3497.7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C·H·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00 | 分类号: | B23B4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电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工作区域进行照明的装置。 手持式电动工具通常包括集成的照明装置,以便允许即便在光线条件差的 情况下也能使用。但是,从设计的角度看,同时实现对工作区域的有效照 明以及其他的设计目标已经成为一种挑战,因为这些手持式工具也应当是 紧凑的、轻的,并且尤其是在无引线工具的情况下是高能效的。
背景技术
一种针对钻削工具/掘进工具(driving tool)的解决方案涉及将小的且 重量轻的LED定位得尽可能靠近刀具插件,以便照亮直接相邻的工作区域。 例如,US 2008/0074865 A1描述了将载有多个LED单元的PCB环结合到 钻机/掘进机的鼻头中。但是,该位置呈现出一定的设计挑战。照明区域倾 向于比用更远地定位的光源更小。刀夹和刀具插件可能遮挡光源。如果使 用透镜,则透镜的位置靠近工件会使它们遭受污染物和碎屑的可能损害。 实际上,工具的鼻头更容易卷入与其它物体例如工件本身的碰撞。在使用 期间,刀具插件的动作产生振动。在冲击掘进机的情况下,冲击机构在附 近在工具鼻头中产生冲击。这样的振动和冲击可能损害照明组件的稳定性 和耐用性。享受邻近的优点而没有相应的缺点将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描述了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其可以是例如钻机/掘进机或冲击掘进 机。该工具设置有:可绕工具旋转轴线旋转的输出轴;相对于所述输出轴 径向地设置的工具壳体部分;用于照亮工具的工作区域的照明元件;邻近 所述照明元件定位的透镜;和一盖,该盖将所述透镜和所述照明元件固定 到所述工具壳体部分上,其中,所述盖的至少一部分到旋转轴线比所述透 镜到旋转轴线更近。在这样的配置中,盖实际上可以包围透镜,以便更好 地将透镜和照明元件固定到工具的鼻头上。
如果工具壳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在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透镜之 间,则工具壳体部分可以有利地保护照明元件和透镜免受输出轴的影响。 与现有技术的设计相比,以这种方式定位刀具壳体部分为照明元件和透镜 提供了结构支撑,同时允许这些元件相对于旋转轴线径向向外地运动。
优选地,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照明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透镜。多个 照明元件具有的优点是消除了由工具鼻头的邻近特征产生的阴影。也就是 说,一个照明元件可以照亮落在关于另一个照明元件的阴影中的工件部分。 当然,优选的是,每个照明元件都设置有其自己的透镜元件,以便对光束 的导向和对照明元件的保护。
如果多个照明元件和多个透镜关于旋转轴线对称地布置,则照明会更 均匀地分布在工件上。因为在使用不透明的刀具插件时不可能直接沿着旋 转轴线将光定位,所以关于旋转轴线对称地分布的照明元件越多,整个照 明图案的均匀性就越好。
优选地,由软的柔性材料形成盖。这将保护工具的鼻头和任何透镜免 受与外来物体的碰撞或接触。此外,因为盖与透镜接触并且间接地与照明 元件及其支撑构件接触,所以该盖有助于减少对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由刀 具插件产生的振动的影响。当使用冲击掘进机或其它撞击工具时,盖可以 帮助吸收由冲击机构或撞击机构的接合产生的一些冲击。
如果盖基本上包围工具壳体的轴向面和径向面,则不必使用附加元件 来将盖固定到壳体上,因为盖能够实现与这些元件的适贴配合(snug fit)。 如果该盖由柔性材料制成,则能更好地实现该优点。
为了最好地保护透镜元件,盖被有利地定位成包围每个透镜元件。因 此,盖设置有槽,透镜元件可以将来自照明元件的光传送通过该槽。在该 配置中,盖的至少一部分定位成比透镜或照明元件或其支撑构件更接近旋 转轴线。该配置保证了透镜被良好地固定到工具上,由此防止掉落。这也 防止了刮擦对透镜的损坏,所述刮擦否则可能来自于任何角度的靠近。盖 中的每个槽优选地与每个透镜元件形成适贴配合以防止污染物和灰尘进 入。
为了支撑和定位每个照明元件,每个照明元件都优选地连接到基本上 环形的和基本上非柔性的、刚性的支撑构件上。环形保证了这些照明元件 与旋转轴线等距离。非柔性特性提供了支撑,使得照明元件即便在使用应 力下仍保持固定就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3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