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的调光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3582.3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冯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丁建春;陈华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背光 模块 调光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调光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 光模块的调光技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于具备了轻、薄、省电、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的优点, 而大量应用在桌上型计算机的屏幕、行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数字个人 助理(PDA)、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等各式电子产品。随着环保意识的兴 起,液晶显示器的省电技术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背景技术中,最早背光模块是处于常亮状态的,这时背光模块的耗电量就 很大。有鉴于此,在习知技术提出了液晶显示器可依据所要显示画面的灰 度级来控制背光模块的亮度。随着显示画面的灰度级愈亮,背光模块的亮 度也会随之提高;随着显示画面的灰度级愈暗,背光模块的亮度也会随之 降低。如此一来可降低背光模块的耗电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习知技术中,若仅依据单一画素的灰度级来调整背 光模块的亮度,容易将亮画面误判为暗画面或将暗画面误判为亮画面。若 依据所有画素的平均灰度级来调整背光模块的亮度,其运算量则会大幅上 升,不但耗电而且会增加硬件成本。
举例来说,图1是习知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定时信号控制 机101可接收系统电源VCC与显示面板104所显示画面中各画素的灰度级。 定时信号控制机101中的计算电路会依据各画素的灰度级计算整个显示画面 的平均灰度级。定时信号控制机101再根据平均灰度级将脉宽调制讯号 PWM1转换成脉宽调制讯号PWM2。转换器102再依据系统电源VCC’与脉 宽调制讯号PWM2控制背光模块103的亮暗。这种架构会使定时信号控制 机101中的电路复杂化,使其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可依据显示面板的即时电流值来控制背光 亮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背光模块的调光装置,可节省背光模块的耗电 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调光方法,可节省背光模块的耗电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显示面板、侦测器、背光模块与调 光电路。显示面板可用来显示画面。侦测器耦接显示面板,可用以侦测显示 面板的即时电流值,藉以估测画面的平均灰度级。调光电路耦接背光模块与 侦测器,可依据显示面板的即时电流值调整背光模块所发出的背光亮度,使 背光亮度与上述画面的平均灰度级成正比或反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显示面板为正常白画面型态,背光亮度与上 述画面的平均灰度级成正比。若显示面板为正常黑画面型态,背光亮度与上 述画面的平均灰度级成反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画素数组、源极驱动器与栅极驱 动器。画素数组包括多个画素晶体管。源极驱动器耦接各画素晶体管的源极。 栅极驱动器耦接各画素晶体管的栅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侦测器包括第一至第五电阻与电压增益放大器。 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系统电源。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显示面板。第一电 阻的阻值不大于10欧姆。流经第一电阻的电流与上述即时电流值成正比。上 述侦测器可利用上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跨压藉以估测上述平 均灰度级。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耦 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耦接第一电压。电压增益放大器的 正输入端耦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耦接电压增益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耦接 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耦接电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光电路包括脉宽调节电路、反应时间调节电 路与相位调节电路。脉宽调节电路耦接侦测器的输出端并接收脉宽调制讯号, 用以调节脉宽调制讯号的脉宽。反应时间调节电路耦接脉宽调节电路,用以 调节上述脉宽调制讯号的反应时间。相位调节电路耦接反应时间调节电路, 用以控制上述脉宽调制讯号的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3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