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正投幕布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3688.3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7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声乐;王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婷 |
主分类号: | G03B21/60 | 分类号: | G03B21/60;D03D1/00;D03D13/00;D03D15/02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陈庆吼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幕布 | ||
1.一种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采用玻璃纤维长丝为内芯外面包裹聚氯乙烯合成纤维丝为原料编织而成,采用斜纹编织法编织形成向左倾斜62°±15%或向右倾斜62°±15%的斜纹,其中经纱密度为54根/英寸,纬纱密度为56根/英寸,总紧度为92%~98%,经纬纱粗细为0.28mm±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为向右倾斜62°±15%的斜纹。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布的组织经循环数为八,纬循环数为十六,在该组织循环中第一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二根纬纱与第一、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三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四根纬纱与第二、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五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六根纬纱与第三、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七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八根纬纱与第一、四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五、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九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根纬纱与第二、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一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二根纬纱与第三、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三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四根纬纱与第四、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五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六根纬纱与第五、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四、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上述首尾相接并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经浮点构成向右倾斜62°±15%的斜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为向左倾斜62°±15%的斜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正投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布的组织经循环数为八,纬循环数为十六,在该组织循环中第一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二根纬纱与第三、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三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四根纬纱与第二、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五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六根纬纱与第一、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七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八根纬纱与第五、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四、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九根纬纱与第四、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根纬纱与第四、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三、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一根纬纱与第三、七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六、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二根纬纱与第三、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二、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三根纬纱与第二、六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五、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四根纬纱与第二、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一、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五根纬纱与第一、五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四、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第十六根纬纱与第一、四根经纱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第二、三、五、六、七、八根经纱交织形成纬浮点;上述首尾相接并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经浮点构成向左倾斜62°±15%的斜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婷,未经王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36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张尺寸感测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