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3715.7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应文涛;储嘉欣;蒋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由 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必须要借助背光模组来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均匀的光源 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常见的背光模组主要是由光源、反射板、导光 板、扩散膜、棱镜片及驱动部分所组成,并且大多采用侧光式结构,即光源摆 放在背光模组一侧。其中,导光板的作用是将点状或线状光源转换为面光源并 使光导出,它对于光强均匀分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背光模组中属于较难制 作的元件,原因在于导光板面向光源的一面布满光反射元件,这些光反射元件采 用那种形状、如何排列以及如何加工才能将光线导出并达到辉度与均匀度的最 优化设计是一个难题。参见附图1所示,是一种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制作的导光 板,在导光板基板21的反光面上制作有多个V型的光反射元件22,由光反射元 件22对入射光进行反射以及透射的动作以实现入射光的出射,可以看出:1、 P5光线由于已经达到全反射的临界角,因此当入射角大于等于P5的入射光将全 部在导光板基板21发生全反射而无法出射;2、该V型的光反射元件22对于平 行入射的P6光线没有起到出射的作用。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下导光板制作方法 还存在如下缺点:
1、模具设计方面,传统模具采用厚度较大的块状模仁,由于这种模仁与模 具之间采用多个螺丝固定连接,拆装过程中必须将模具从机台上拆下后,再将 模仁去除,整个过程十分繁琐,每次试模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不利于应对高 速度的开发节奏;
2、网点加工方面,多采用蚀刻、印刷、机加工等方式,其中蚀刻的方式网 点深度不容易精确把握,印刷的方式由于受印刷网板网目的极限限制而不适用 于小尺寸导光板的加工,而机加工的方式成本比较高且良率比较低;
3、网点检验方面,采用比较传统的显微镜观察网点的二维形状,因此不能 把握网点的深度,不利于设计人员对设计思想的把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发周期短、成本低、网点 形态稳定并且出光效率高的导光板制作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板制作方法,它 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预制导光板的要求准备模仁,根据该模仁的尺寸设计出符合要求的 网点排布方案;
2)利用激光并按照上述的网点排布方案在所述模仁的一侧表面雕刻出全部 网点,雕刻出的所述的各个网点的中间为凹陷部,所述的凹陷部的口部外围从 内向外同心生长有至少两圈凸起部,并且位于外圈的所述的凸起部的垂直高度 大于位于内圈的所述的凸起部的垂直高度;
3)将所述的模仁安装至与其相匹配的模具上,使用该模具射出成型导光板。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的网点是采用激光在同一位置处进行多次雕刻 而成,其中,激光的雕刻次数与所述的网点上的凸起部的圈数相同,并且雕刻 时采用的激光功率依次增大、雕刻时间依次缩短。
由于在网点加工时采用了激光雕刻的手段,因此能够实现网点的高稳定性, 并且激光雕刻速度快,远远高于蚀刻、印刷以及机加工方式,有利于适应高速 度的开发节奏。
更优地,所述的凹陷部的口部外围从内向外同心生长有两圈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的模仁的厚度为1~3mm,所述的模仁的材料为冲压钢板,由 于采用了厚度薄的冲压钢板模仁,使得试模周期大大缩短,传统两三个小时的 模仁更换时间被缩短为十分钟左右,并且冲压钢板的成本大大低于块状模仁的 成本,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更优地,在步骤2)完成之后还设有一个检验步骤,该步骤用于检验雕刻在 所述模仁的表面上的网点与所述的步骤1)中设计的网点排布是否一致。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网点结构,使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光反射元件的出 光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另外,本发明的其它有益效果将结 合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导光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3是本发明导光板制作方法的模具及模仁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导光板制作方法的第一凸起部形成过程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导光板制作方法的第二凸起部形成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3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