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容量散热柜式设备的点对点散热方法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3912.9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7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庄文柳;黄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2B1/56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2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散热 设备 点对点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散热柜式设备的点对点散热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户内变电站是将所有电气设备布置在户内的变电站建设方式。电气设备特别是大容量散热柜式电气设备,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热。如果这些热量不及时排出而长时间滞留在电气设备柜体中,将影响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防止热量的滞留,通常在房间的外墙上设置进风百叶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在电气设备柜体中装通风结构,将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先排放到房间中;再由排风风机将弥漫在房间中的气体抽排到室外。
这种散热方式的缺点是,热气从电气设备柜体中排到房间后,与房间空气以及刚从室外引入的新风均混合在一起,排风风机抽排到户外的是混合气体,而并非单纯的热气,造成风机能量损耗;另外,房间温度升高,室内气流组织混乱,各电气设备、电线等运行环境受影响,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风风机能量损耗大、房间温度高、室内设施运行环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量利用率高、房间温度与室外相接近、室内设施运行环境好的大容量散热柜式设备的点对点散热方法及其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容量散热柜式设备的点对点散热方法,包括进风步骤,将室外新风经由房间进风装置、房间内柜体上与进风装置对接的进风口引入该柜体;抽排步骤,用排风风机将所述柜体内产生的热气经由排风口抽排到与所述柜体相连的排风管道中;排出步骤,将热气经过所述排风管道直接排放到房间外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抽排步骤中还包括一控制步骤,用一感温探头测量所述排风管道内的温度,将所测得的温度值反馈给控制装置,由其对所述排风风机的转速进行控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风装置为房间底部的进风百叶;所述排气步骤中,排风风机将热气向上抽排,进入从所述柜体顶部伸出的排风管道中。
为了实现上述点对点散热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大容量散热柜式设备的点对点散热设备,包括设在房间内的电气设备柜体和用于促进该电气设备柜体散热的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设在所述柜体上并且与房间进风装置对接的柜体进风口;将所述柜体中热气排出房间的依次相连的柜体排风口、排气管道;将所述柜体中热气抽排到所述排气管道中的排风风机,该排风风机设在所述柜体排风口附近或者所述排气管道中。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风风机为变频风机或双速风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风风机具有一根据设在所述排风管道内的感温探头测得的温度控制其转速的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柜体排风口位于所述柜体顶部;所述柜体进风口位于所述柜体底部,所述进风装置为房间下部的进风百叶,其与房间外部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柜体数量大于或等于2台,与所述柜体数量相等的所述排风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排风口附近,所述排风管道包括数量与所述柜体相等且分别与所述柜体对接的排风支管以及汇聚所述排风支管并将其与房间外部相连通的排气总管。
由于采用排风管道将大容量散热柜式设备与房间外部直接接通,电气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就能直接从柜体内排放到室外,不会散布到房间的其它部位,实现了点对点散热,如此则排风风机的能量利用率明显提高;房间空气不与电气设备产生的热气相混合,因此温度基本接近室外温度;进而室内设施的运行环境得到改善。
在改进的方式中,选择了可以进一步节能的风机;将排风口和进风口的位置更靠近室外,使气流更加顺畅。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以110kV变电站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室SVC++设备为例,详细描述其散热方法和散热设备。
在变电站的房间1内、靠近房间外墙2的一侧,并排排列着构成SVC++设备的三台尺寸均为1.2m×1.2m×1.2m的设备柜体10,SVC++设备的散热量约为25kW,属于大容量散热柜式设备。
以下对其中任意一台柜体10的散热设备进行描述:
外墙2的下部形成进风百叶3,在柜体10的正面且邻近进风百叶3的位置形成进风口11,则室外新风可以比较直接地经由进风百叶3以及进风口11进入柜体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3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真BTS和用户终端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