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4147.2 | 申请日: | 200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J·克林;R·M·佩佩;R·A·科谢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TI集团车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12 | 分类号: | F16L3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敏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流体 管路 形成 分开 连接 快速 管接头 | ||
本申请为申请人于2006年4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10106051.8的发 明名称为“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包括快速连接管接头的流体管路系统,并且尤其涉及具有冗余 锁卡(redundant latch)/校验器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在汽车和其它领域中,通常会使用快速连接管接头来提供两个部件或管道 之间的流体连接,因此在两个部件之间建立流体管路,而快速连接管接头通常 包括容纳并密封保持在插口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件。应用快速连接管接头的有 利之处在于能够以最少的时间和花费建立密封和固定的流体管路。
现有多种将快速连接管接头的插入件和插口连接件主体固定在一起的方法 和机构。
一种类型的保持机构涉及使用保持器,保持器的形式为保持夹,保持夹插 入通过在连接件主体外部形成的槽中。延伸穿过槽的梁在插入件膨径部分和形 成槽的后部表面之间平衡,从而防止联结的断开。由于这种保持器的物理外观, 它们在市场上被称为“马蹄形”保持器。这类保持器的实例可以在授予 Kalahasthy等人的美国专利No.5,586,792中发现,在此引入该专利作为参考。 ′792专利中公开的“马蹄形”保持器允许很容易地释放联结而不会显著地增加联 结的复杂性。2005年3月23日提交的美国序列号11/087,358的申请公开了与 马蹄型保持器和冗余锁卡/校验器不同的连接器配置。该申请的公开包含在此作 为参考。
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管接头是′792专利和序列号11/087,358的申请中所公开 连接器的可选类型。本发明的配置提供了如下优点,在快速连接管接头装配时, 冗余锁卡/校验器不能移动至其闭锁位置,除非相关联的管处于其完全插入位 置。它的位置因此提供了管未完全插入的物理和视觉指示。本发明的配置还提 供了如下优点,如果相对于连接件主体沿向前的方向拉动插入件,然后绕着插 入件的轴扭转或旋转插入件,主保持器的支腿就不会意外地从它们的锁定位置 移动到它们的解锁位置。
一旦放入闭锁位置,冗余锁卡/校验器就会防止主保持器造成的管的非有意 的释放。即使主保持器失败,冗余锁卡/校验器也能够独立地将管的插入件保持 在连接件主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本发明的特征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3-3剖开的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剖面底视图。
图4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连接件主体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底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6-6剖开的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7是沿图4中的线7-7剖开的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前视图。
图8是沿图4中的线8-8剖开的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后视图。
图9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主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主保持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主保持器的前视图。
图12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2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2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前视图。
图16是沿图1中的线16-16剖开的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剖面前视图, 且为了清楚起见将主保持器移除,图中显示了部分地插入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 件和处于其松开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图17是以放大比例显示的与图16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 接件主体中的插入件和处于其松开位置和其闭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的冗余 锁卡/校验器。
图18是与图16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 件和处于其闭锁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图19是与图16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 件和锁定到其闭锁位置中的主保持器且冗余锁卡/校验器锁卡以将管保持在连 接件主体中。
图20是体现本发明的特征的改进或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I集团车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TI集团车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卡应用程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公共视讯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