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化的涡轮增压器轴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4229.7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A·H·富尔曼;K·R·斯温森;D·E·罗林格尔;S·K·帕纳姆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16 | 分类号: | F01D25/16;F02B37/00;F02B3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铁宏;杨松龄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涡轮 增压 轴承 系统 | ||
1.一种涡轮增压器(12),包括:
压缩机(26);
涡轮(28);
将所述压缩机(26)联接到所述涡轮(28)上的具有共同直径的轴 (30);
设置成在所述轴(30)的压缩机端部(52)处围绕所述轴(30)的第一 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6);以及
设置成在所述轴(30)的涡轮端部(50)处围绕所述轴(30)的第二流 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4),其中,所述第一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6)和所 述第二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4)相对于彼此具有不同的隙距比、有效 长度,或两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6)具有测定为小于所述第二流体膜固定瓦块 轴承(54)的第二隙距比至少大约10%的第一隙距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6)具有测定为大于所述第二流体膜固定瓦块 轴承(54)的第二有效长度至少大约30%的第一有效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隙距比与所述第二隙距比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一有效长度与所述第 二有效长度的差值构造成用以减小在所述第一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 (56)和所述第二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4)中的不平衡负载,所述不平衡 负载因随时间的推移在涡轮叶片上的沉积物所造成的在转子中的不 平衡而引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隙距比与所述第二隙距比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一有效长度与所述第 二有效长度的差值构造成用以减小在所述第一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 (56)和所述第二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4)中的次同步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隙距比与所述第二隙距比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一有效长度与所述第 二有效长度的差值构造成用以减小由涡轮叶轮的叶片上的排气沉积 物所造成的在所述涡轮增压器(12)中的所述轴承上的不平衡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6)包括增大的第一落差尺寸,以及所述第二 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4)包括增大的第二落差尺寸,以及其中,所述 增大的第一落差尺寸和所述增大的第二落差尺寸减小经过所述轴承 的油的温升,导致减小在所述涡轮增压器(12)中的寄生功率损失。
8.一种涡轮增压器系统(10),包括:
压缩机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6);以及
涡轮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4),其中,所述压缩机流体膜固定瓦 块轴承(56)和所述涡轮流体膜固定瓦块轴承(54)相对于彼此具有不同 的隙距比和有效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 述涡轮增压器系统(10)包括联接到所述涡轮增压器系统(10)上的发动 机(1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 述涡轮增压器系统(10)包括包含有所述涡轮增压器系统(10)的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2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 下一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