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用浸泡疫苗组合佐剂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5828.0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华;黄倢;王玉娟;赵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39 | 分类号: | A61K39/39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泡 疫苗 组合 佐剂 及其 应用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疾病免疫防治技术,具体是鱼用浸泡疫苗组合佐剂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养殖鱼类产量据世界首位,但鱼类的疾病防治技术研发速度较慢,开发的渔用疾病防治产品不 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特别在渔用疫苗开发与应用方面,目前可供渔业生产上选择使用的产品不多。因此 养殖中鱼类细菌性疾病治疗过多依靠投喂抗生素,其结果是长期的应用抗生素不仅会降低水产品的质量, 还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给以后的疾病控制增加难度。国外在鱼类疾病控制方面已普遍采用疫苗免 疫的方法,包括注射用疫苗、浸泡用疫苗及口服疫苗等。国内的鱼用疫苗产品制剂种类不多,在鱼类疫 苗研究方面多侧重于注射用疫苗。鱼类注射用疫苗对疾病预防效果明显,但注射免疫工作量大、工作效 率低,且会对鱼体造成伤害。而鱼类浸泡用疫苗不存在上述缺点,但单纯的使用疫苗浸泡效果不佳。 目前,有关鱼类浸泡免疫用疫苗产品因受浸泡免疫效果较差的限制,开发的产品不多。国内已开发的鱼 类浸泡疫苗佐剂有莨菪碱、葡聚糖、IMS1312,试验证实,使用后免疫保护率均不理想。而国外的鱼类浸 泡免疫佐剂多为保密配方。基于以上现状,我国的鱼类浸泡疫苗研发速度处于缓慢发展状态,限制阻碍 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提供鱼类浸泡疫苗佐剂,提高鱼类浸泡疫苗效果,对推动水产养殖用疫苗制剂产业 的快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鱼类浸泡用疫苗提供一种高效的免疫组合佐剂。
鱼类选用浸泡疫苗免疫,不仅操作方便节省时间,而且相对于注射免疫对鱼的损伤小,因此鱼类选 用浸泡疫苗免疫是一种最佳的免疫方案。但选用浸泡疫苗免疫时,在通常不加浸泡疫苗佐剂或特异免疫 增强剂的情况下,鱼体仅仅通过鳃部接触疫苗抗原,身体表面其他的可以激发免疫反应的部位多被体表 的粘液所覆盖,导致可呈递疫苗抗原的细胞不能有效接触到疫苗抗原,因此使用能够去除鱼体粘液的佐 剂成分,可以提高鱼类浸泡疫苗免疫的效果。研究经过试验研究发现二硫苏糖醇(简称DTT),能温和溶 解鱼体表粘液,VD3可以提高鱼类粘液免疫力,而消旋山莨菪碱(又称654-2)可使鱼体肌肉松弛,易于 疫苗抗原向体内的渗入。三种佐剂通过组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鱼类浸泡疫苗免疫效果,具备佐剂的功能, 且安全试验证实在使用浓度范围内对鱼类及环境安全。因此确定DTT、VD3和645-2作为鱼类浸泡疫苗免 疫组合佐剂。
因此,本发明鱼用浸泡疫苗组合佐剂其特征在于:作为鱼类浸泡疫苗的组合佐剂包括DTT、VD3和 645-2,其使用浓度范围分别为1-50mg/L、0.1-20mg/L和1-60mg/L。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首先选用体表完好健康的待免疫鱼类,体重应在每尾2g以上:
将待免疫的鱼移入浓度范围为1-50mg/L DTT预处理液中,浸泡时间1-20min后,向其中加入浓度 范围为0.1-20mg/L的VD3与待用疫苗,待2-20min之后再向其中加入浓度范围为1-60mg/L的645-2, 待5-20min即完成免疫。
将浓度分别在1-50mg/L、0.1-20mg/L和1-60mg/L的DTT、VD3和645-2免疫组合佐剂,应用于包 括海水和淡水鱼类的浸泡疫苗中协同作用达到高效的免疫效果。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用DTT、VD3、654-2组合制剂作为疫苗组合佐剂后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 效果,效果显著好于单一佐剂;使用方法简便,成本较低,使用安全,对鱼的存活率与生长速度没有影 响,而且不需要额外的设施与工序,对环境及操作人员同样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鱼用浸泡疫苗组合佐剂其特征在于:作为鱼类浸泡疫苗的组合佐剂包括DTT、VD3和645-2, 其中DTT、VD3和645-2的使用浓度范围分别为1-50mg/L、0.1-20mg/L和1-60mg/L。
考虑到免疫效果,上述DTT和645-2的纯度优于或相当于化学纯级。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选用体表完好健康的待免疫鱼类,体重应在每尾2g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5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体冷静液机械压制成型装置
- 下一篇:基于边缘分类信息的图像拼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