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直冲式虹吸坐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8094.1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康平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平原 |
主分类号: | E03D1/24 | 分类号: | E03D1/24;E03D1/38;E03D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51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直冲 虹吸 坐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坐便器,特别是利用洗浴废水冲厕的坐便器。
技术背景
在试图利用洗浴废水冲厕的诸多节水方案中,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污水对坐便盆内壁的二次污染弊端。由于废水冲厕难以避免的卫生隐忧,至今尚未见到能方便地利用废水冲厕的商品坐便器面世。
直冲式坐便器利用其“短程推送”特点将粪便冲过排污弯管。由于沿坐便盆壁流下的清水在汇聚到坐便坑底时其动压头已损失殆尽,根据冲便水的动能原理:
虹吸式坐便器利用其虹吸生成瞬间的高流速抽排粪便效果显著。但现行虹吸式坐便器在累积虹吸所需高液位之前已有近半的无效“先头水”缓缓流出排污弯管,且虹吸管道直径普遍较小,污垢易将排污管道堵塞。
发明内容
为了能方便、安全、卫生地利用卫浴间各种洗浴废水来冲厕,从而大幅减少冲厕清水的用量,本发明针对现行各式坐便器的弊端提出一种双水箱、高流速、大水头的高效冲厕方案。该方案不但可使普通直冲式坐便器兼有虹吸抽排的功能,且再不会让冲便废水对坐便盆壁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前出水式直冲坐便器的便坑底部后壁新开一废水直冲口,该废水直冲口与坐便器排污弯管的入口水平相对、直径相近。该废水直冲口的后面经一段废水斜管连接到一个新增的废水箱的废水排口。该废水箱位于坐便器的清水箱后下方,废水箱内储备有经管道流入的洗浴废水。只要开启废水箱内的废水阀,废水箱内的储备废水就会沿废水斜管径直冲入坐便坑内。由于冲便废水冲力大、水头猛且作用力集中,形似“活塞”的很短一股大水头就能将坑底粪便推送过排污弯管。随后沿坐便盆壁流下的少许清水在冲涮了盆壁后又置换或稀释了坑底的残留废水,使坐便坑底的液封水看上去要清洁许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储备在废水箱中的各种洗浴废水是本坐便器的冲便主力,以往作为冲便主力的清水在这里仅起涮洗盆壁的辅助作用,故清水的用量得以锐减;作为冲便主力的废水由于是在坐便坑内液封水的下层“穿坑而过”,故其既不会在便坑内产生喷溅,也来不及散出异味。加之还有后续涮盆清水的稀释置换,故废水冲厕的卫生隐忧亦不复存在;鉴于两路冲厕水在“双管齐下”时瞬间流入便坑的水远大于流出便坑的水,故该冲厕方式竟能在较粗管道的直冲式坐便器内产生强有力的虹吸效果。以“直冲”开始、以“虹吸”结束的冲厕方式进一步确保了冲便的干净彻底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坐便器,2、废水直冲口,3、排污弯管,4、废水斜管,5、废水箱,6、废水排口,7、清水箱,8、废水流入口,9、废水阀,10、清水阀,11、清水管,12、清水按钮,13、废水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前出水式直冲坐便器(1)的便坑底部后壁开有废水直冲口(2),该废水直冲口(2)与坐便器(1)的排污弯管(3)的入口水平相对、直径相近。该废水直冲口(2)的后面接有一段内壁光滑的废水斜管(4),该废水斜管(4)的流入端接到废水箱(5)底板下的废水排口(6)。该废水箱(5)是位于坐便器原有清水箱(7)后下方空间的一个独立的废水储槽,废水箱(5)侧壁的预留废水流入口(8)可经管道与卫浴间流脸盆、洗衣机、浴盆等的排水口连通。废水箱(5)内的废水阀(9)对应安装在废水排口(6)上。清水箱(7)内的清水阀(10)对应安装在坐便器原有清水管(11)的入口端。此时由于清水的用量已大为减少,故清水箱(7)的厚度可缩减至原有清水箱厚度的一半。容积随之向上扩大的废水箱(5)的后半侧空间更有利于手动对箱底积垢的刷洗。位于水箱盖顶上的清水按钮(12)以“小水键”控制清水阀(10)的开闭,位于水箱盖顶上的废水按钮(13)以“大水键”控制废水阀(9)的开闭。图中清水阀(10)和废水阀(9)都是一按即开、松手即闭的“快闭型”控水阀。图中的水箱部分亦可以分体方式单独装配成型,现场安装时只需将前出水坐便器和分体水箱间上面的清水管口及下面的废水管口平推对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平原,未经康平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