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板式LED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8262.7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7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姚斌;黄哲人;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宏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H01L33/6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板式 led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用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功率板式LED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LED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光源,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应用于汽车照明、消防照明以及家用室内外照明等,LED随着社会发展需求正朝着大功率高亮度的方向发展,如LED路灯也相继问世。LED业界人士均知道,制约LED向大功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LED的散热难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散热难问题,LED容易发生色衰等问题,影响LED的发光照明效果以及使用寿命。现有LED支架采用铜柱,因铜柱呈“T”字型,其与LED芯片以及外界接触面积小,导热散热效果不佳,严重制约LED向大功率方向发展的步伐;另外,也因铜柱支架导热散热效果不好,铜柱支架上容易集聚大量的热量,故而容易造成固定LED的塑胶座熔化,最终导致铜柱支架与塑胶固定相脱离,这样,LED的稳定性就差;再者,装配时,铜柱支架需要一个一个装配,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成批成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导热效果好、生产效率高、不容易脱落的良率大幅提高的大功率板式LED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功率板式LED支架,它包括单元基板,所述单元基板上成型有塑胶LED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成型有反光腔,反光腔以单元基板为底部。
所述单元基板包括边框,通过“8”字型或“日”字型塑胶填充物固定于边框内的上引脚片和下引脚片;所述上引脚片与下引脚片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边框、上引脚片以及下引脚片互不连接;所述不相连接的上引脚片和下引脚片共同组成反光腔底部。
其中所述反光腔的出光角度a为30-60度;优选45度。
其中所述边框、上引脚片以及下引脚片均呈方形。
其中所述单元基板由铜片或铝片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一种大功率板式包括单元基板和成型于单元基板上的塑胶LED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成型有反光腔,反光腔以单元基板为底部;本发明直接将LED固定设于反光腔内,即LED直接与单元基板接触,能通过大面积单元基板将LED所生热量导走,散热效果佳;另外,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单元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成型前单元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批量生产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单元基板,2——上引脚片,3——下引脚片,4——固定座,5——反光腔,6——第一引桥,9——槽沟,10——基板,11——边框,12——第二引桥,13——间隙,14——塑胶填充物,101——成型前单元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大功率板式LED支架20,它包括单元基板1、单元基板1上成型有塑胶LED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成型有反光腔5,反光腔5以单元基板1为底部;反光腔5主要用于容纳固定安装LED芯片。单元基板1由薄金属片制成,一般由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铜、铝等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优选铜作为单元基板1的制成材料,因为铜具有很好的热传导性,与传统铜柱作为导热机构不同的是本发明以大面积铜片为LED的导热机构,能达到最佳的导热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单元基板1包括边框11、通过“8”字型或者“日”字型塑胶填充物14固定于边框11内的上引脚片2和下引脚片3;边框11、塑胶填充物14、上引脚片2以及下引脚片3上下两面齐平;所述边框11、上引脚片2以及下引脚片3相互之间均设有塑胶填充物14,彼此互不连接。上引脚片2与下引脚片3处于同一平面内,上引脚片2与下引脚片3的一部分共同组成反光腔5底部,当LED固定设于反光腔5内时,LED芯片的两极分别与上引脚片2和下引脚片3相连。上引脚片2和下引脚片3既充当LED的两极极脚,同时又充当LED的散热装置。本发明用上引脚片2和下引脚片3取代传统的铜柱,有效地增大了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有更佳。这样集聚于上引脚片2和下引脚片3上的热量会很少,极大的减少固定座4与上引脚片2和下引脚片3之间相脱离的情况发生,提高了LED成品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宏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宏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