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及感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8556.X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宣亦;洪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特别是有关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及感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创新,触控面板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触控面板不仅可以省去按键的设置,也可以加大电子装置的显示画面。
常见的触控面板依其感测原理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超声波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因为具有防尘、防刮以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采用电容式触控面板。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原理主要是在一玻璃基板的表面镀上一层透明导电薄膜(例如氧化锑锡)作为感测结构。当使用者以手指碰触面板时,手指的接近会造成感测结构本身电容与感测结构之间的耦合电容变化。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依据感测结构的电容变化分析据以决定手指触碰的位置。
请参阅图1A所示,其是现有技术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的示意图,感测结构1主要包括基板10、多个第一电极11、多个第一导线12、多个第二电极13以及多个第二导线14。
基板10为一矩型的玻璃基板,具有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其中第一方向X具有第一位置X1以及第二位置X2,第二方向Y具有第一位置Y1以及第二位置Y2。
多个第一电极11是由基板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位置X1向第二位置X2依序分布,其中每一个第一电极11均为三角形电极,其底部是位于基板的第二方向Y的第一位置Y1其顶部是朝向第二位置Y2延伸。
多个第一导线12分别与多个第一电极11电连接。
多个第二电极13是由基板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位置X1向第二位置X2依序分布,其中每一个第二电极均为三角形电极,其底部是位于基板的第二方向Y的第二位置Y2其顶部是朝向第一位置Y1延伸,并与第一电极11互相交错地布局,但两者彼此电气地隔离。
多个第二导线14分别与多个第二电极13电连接。
请参阅图1B所示,当手指碰触电容式触控面板的A区域时,电容式触控面板将感应到第一电极11a的电容变化量Q1a以及第二电极13a的电容变化量Q2a,并视第一电极11b的电容变化量Q1b为误差值。电容变化量与所碰触的面积成正比,第一电极11b的电容变化量Q1b所造成的误差值,让相关的电路判定第一电极11a被手指碰触的面积较实际大,因此A区域所感应到第二方向Y的位置将低于手指实际碰触的位置。
当手指碰触电容式触控面板的D区域时,电容式触控面板将感应到第一电极11d的电容变化量Q1d以及第二电极13d的电容变化量Q2d,并视第二电极13c的第二电容变化量Q2c为误差值,因此D区域所感应到第二方向Y的位置将高于手指实际碰触的位置。
当使用者以手指在电容式触控面板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时,现有技术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第二方向Y所感应的位置将出现高低起伏的变化,究其真正原因主要在于现有技术在计算第二方向Y的过程中,忽略的误差值所产生的变化,其最大的误差值可能超过10mm。
现有技术为了降低误差值并增加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准确性,必须要进行多点线性补偿,例如在基板上设置更多且更精细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然而电极越多导线也会越多,其结果将造成与的连接的触控感测芯片的检测电路与脚位也必须跟着配合增多,制作成本亦随之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与感测方法,使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在不增加导线的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得知手指碰触触控面板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及感测方法,使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在不增加导线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手指碰触该触控面板的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包括基板、多个第一电极群组、多个第一导线、多个第二电极群组以及多个第二导线。
基板具有第一方向(X方向)以及第二方向(Y方向),且第一方向X具有第一位置X1以及第二位置X2,第二方向Y具有第一位置Y1以及第二位置Y2。
多个第一电极群组,是由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X1向第二位置X2依序分布,其中每一个第一电极群组具有多个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可以是三角形电极或是梯形电极,且每一个第一电极的底部是位于基板的第二方向的第一位置Y1其顶部是朝向第二位置Y2延伸。
在多个第一导线中,每一个第一导线均具有多个接触端并分别与每一个第一电极群组的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5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