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0km/h速度等级的B型地铁转向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8659.6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傅成骏;陈喜红;陶功安;李冠军;罗华军;周建斌;罗彦云;贺世忠;曾艳梅;朱向阳;蔡超;段华东;易兴利;申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2 | 分类号: | B61F5/02;B61F5/10;B61F5/2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20 km 速度 等级 地铁 转向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地铁车辆的转向架领域,是120km/h速度等级的B型地铁转向架(最大轴重为14t),适用于120km/h速度等级的B型地铁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80km/h速度等级地铁车辆转向架技术在国内外已比较成熟。它们的动力车转向架结构有其特点,都采用了高可靠性、轻量化、免维护、换件修的设计原则;均采用电机全悬挂结构降低簧下重量来满足高速运行性能,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其安全可靠性得到了运行验证。80km/h速度等级的B型地铁的车辆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广泛采用。
在国内,对于运行速度在120km/h速度等级的B型地铁转向架,国内运用的项目只有本说明书采用的转向架,其余地铁转向架都在100km/h以下,因此国内的120km/h速度等级的B型地铁转向架是处于起步阶段。
国外有墨尔本地铁(最大轴重18.5t)、哥本哈根DSB地铁(最大轴重22t)达到了120km/h的最高运营速度,日本311系列、207系列、221系列直流电动车组达到了120km/h的最高运营速度,但都因为属于干线铁路的范畴,不在同一类别。
现有技术中,对转向架的研究很多,例如陆海英(铁道车辆第41卷第6期2003年6月)对《B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周睿(设计制造,2004年)公开了《城轨B型车辆转向架方案设计》。
影响转向架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性能要求,又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要求,包括性能参数的设计,同时,不同的结构设计之间还存在相互之间的影响。因此,转向架作为一个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针对地铁车辆最高运营速度为120km/h,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35km/h,是国内运营速度最高的地铁转向架,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运行的平稳性必须得到满足,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的制动性能必须得到保障。
本发明提供的120km/h速度等级的B型地铁转向架,包括构架(3)以及装设于构架(3)上的两个轮对(1)、一系悬挂装置(2)、牵引装置(4)、横向悬挂装置(5)、二系悬挂装置(6)、高度控制阀装置(7)、抗侧滚装置(8)、转向架的空气管路(9)、二系垂向减振器(10)、基础制动装置(11)、转向架布线(12)、整体起吊装置(13)、电机齿轮箱驱动单元(14)、电机的弹性悬挂结构、轮缘润滑装置(15),其中一系悬挂装置中金属螺旋弹簧相对于车轴中心线的偏置安装;抗侧滚装置中的抗侧滚扭力杆安装在车体的底架下;电机的弹性悬挂结构采用圆锥橡胶四点弹性架悬方式;基础制动采用轮盘制动方式。
一系悬挂装置(2)采用金属螺旋弹簧,因其性能稳定,不会发生橡胶弹簧的蠕变和老化问题。为了使金属螺旋弹簧有大的静挠度,安装空间是一个关键,为解决安装空间问题,本发明将螺旋弹簧的中心线相对于车轴的中心线偏置了一个距离B(图3),这样螺旋弹簧的安装空间不再受到车辆中心的限制。
轮对采用转臂定位方式,即一系垂向刚度主要是金属螺旋弹簧提供,横向和纵向刚度主要由转臂定位关节提供。转臂定位关节影响很小,因此只要金属螺旋弹簧的刚度较软,一系悬挂装置就有较低的垂向刚度。
对于车辆的抗侧滚性能,本发明采用了车体底架下方悬挂的抗侧滚装置。
由于车辆具有小的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刚度,车辆运行时侧滚振动会加大,为了提高车辆抗侧滚的性能,将车辆的动态包络线限制在车辆的限界范围内,确保车辆不会与其周围的设备发生接触和碰撞,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向架设置了抗侧滚装置。
本发明的特点是将抗侧滚装置(8)的扭力杆(22)和轴承座(24)安装在车体底架的下方,这样转向架的重量就减少100公斤左右,车辆的簧间重量减少,同时,抗侧滚扭力杆的安装可以在落车前将其安装到车体的底架下方,安装操作的空间比较大;还有一个好处是万一在抗侧滚扭力杆断裂的情况下,扭杆也不会脱落到轨道上从而引起车辆脱轨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