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9561.2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5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章艳;游文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章艳;游文莉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N43/76;A01N43/653;A01N47/14;A01N37/34;A01N37/50;A01N43/72;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西路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噁唑菌酮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噁唑菌酮和选自戊唑醇、三唑酮、 噁霜灵、丙森锌、百菌清、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四氟醚唑和代森联的任一杀 菌活性成分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噁唑菌酮(famoxadone),3-苯胺基-5-甲基-5-(4-苯氧基苯基)-1,3-唑啉-2,4-二酮,能量抑 制剂即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对复合体III中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具有保 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豌豆、甜菜、油菜、葡萄、马 铃薯、爪类、辣椒,番茄等。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亚纲中的重要病害如 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
戊唑醇(tebuconazole),(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醇,为 广谱三唑类杀菌剂,用量低,可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对种子携带的各种病原,无论是吸 附在表皮还是种子内部都同样有效,尤其适用于黑穗病的防治。
三唑酮(triadimefon),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α-丁酮,属内 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 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 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 害。
噁霜灵(oxadixyl),2-甲氧基-N-(2-氧代-1,3-恶唑烷-3-基)乙酰-2′,6′-二甲基替苯胺,属苯 基酰胺类内吸杀菌剂,具有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RNA聚合酶从而抑 制RNA的生物合成,对霜霉目病原菌有特效。
丙森锌(propineb),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属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作用于真菌 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 死亡。且该药含有易于被作物吸收的锌元素,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果实的品质。
百菌清(chlorothalonil),属有机氯类保护性杀菌剂,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中的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丧失生命力。其主要作用是预防 真菌侵染,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有较长的 药效期。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氧]-0-甲氧基]-N-甲氧 氨基甲酸酯,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使线粒体不 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它能控制子囊菌纲、担子菌纲、 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 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1-(2-[4-(4-氯苯氧)-2-氯苯基]-4-甲基-1,3-二恶戊烷-2-基甲 基)-H-1,2,4-三唑,属三唑类杀真菌剂,是一种内吸广谱杀菌剂,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 作用机理是在真菌细胞壁几丁质合成中破坏麦角甾醇合成酶脱甲基化,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 造成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破裂,引起细胞质的流溢,导致细胞死亡的。对多种蔬菜和果树的 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及黑星病等病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醚菌酯(kresoxim-methyl)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阻断病 菌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从而抑制病菌细胞能量的供应,病菌细胞因缺乏能量而死 亡。对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如:葡萄 白粉病、小麦锈病、马铃薯疫病、南瓜疫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特别对草莓白粉病、甜瓜 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特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章艳;游文莉,未经陈章艳;游文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9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