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老化测试台的导电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0188.2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3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严小斌;薛振江;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泰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孙艳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老化 测试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老化测试台,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动工具或小家电产品的老化测试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工具和小家电产品的日益普及,各国对电动工具和小家电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通常都要对电动工具和小家电产品进行老化测试,用于剔除早期实效和稳定性差的产品,从而保证产品使用的可靠性,而现有的老化测试台是呈直线排列,工位越多占据空间越多,无法满足小型化生产的需要。而且在进行老化测试时,还需要实时了解产品在每个工位的电参数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小,可根据需要设计不同数量的工位,以适应不同的生产节拍,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每个老化工位检测并显示待测产品的电参数的老化测试台。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化测试台的导电件,其中老化测试台至少包括电源和碳刷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与老化测试台电源相连接且与碳刷组电性接触的第一导电部、与老化测试台电源相连接且与碳刷组电性接触的第二导电部、与老化测试台电源相连接且与碳刷组电性接触的第三导电部,其中碳刷组不同时接触第二导电部和第三导电部,第二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均为间隔设置的圆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
导电件呈圆周排列,且外形为弧形。
第一导电部为一段连续圆弧,而第二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均为间隔设置的圆弧。
第二导电部与第三导电部不在同一圆周上。
第一导电部位于内侧,而第三导电部位于外侧,第二导电部则位于第一 导电部和第三导电部之间。
采用本发明,占地小,可根据需要设计不同数量的工位,以适应不同的生产节拍,可在每个老化工位检测并显示产品的电参数以设置不同的报警范围,同时可迅速暴露待测产品的潜在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老化测试台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导电件和碳刷组予以图示,省略待测产品。
10、转轴;12、转盘;20、导电件;22、第一导电部;24、第二导电部;240、导电单元;26、第三导电部;120、老化工位;121、取放工位;122、隔板;30、碳刷组;32、第一碳刷;34、第二碳刷;36、第三碳刷;40、待测产品;50、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工具或小家电产品的老化测试台的导电件,其中老化测试台包括:位于中心且提供旋转动力的一转轴10、以转轴1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一转盘12和位于转盘12下方且与与老化测试台电源(未图示)相连的导电件20,其中该转盘12包括若干个相互间隔且呈圆周排列的工位(120、121)、用于间隔上述工位(120、121)的隔板122和设置在转盘12底部上且与导电件20电性接触的碳刷组30,其中碳刷组30位于导电件20的上方,老化测试台电源可通过220V/110V变压切换。
老化测试台的工位包括若干个老化工位120和1个取放工位121,在本实施例中,老化工位个数为13个,其中每个工位均有收容至少一台待测产品40的空间,且其还包括一插座50,该插座50一端与碳刷组30电性相连,另一端与待测产品40接触电性相连,取放工位121用于拿取或者放置待测产品40,也表示老化测试的开始或结束,其中取放工位121的下方没有设置导电件20,且在对应取放工位121位置的转盘12下方才设置有碳刷组30,而老化工位120的下方均有导电件20,用于进行待测产品40的老化测试。
所述导电件20呈圆周排列,采用铜材料,其外形为弧形,其至少包括与老化测试台电源地线相连接且呈一连续圆弧的第一导电部22、与老化测试台电源火线相连接且包括若干个相互呈圆周间隔设置的导电单元240的 第二导电部24、与老化测试台电源火线相连接且包括若干个相互呈圆周间隔设置的导电单元240的第三导电部26,其中碳刷组30至少包括第一碳刷32、第二碳刷34、第三碳刷36,且第一碳刷32与第一导电部22始终保持接触,而第二碳刷34与第二导电部24间歇接触,第三碳刷36与第三导电部26间歇接触,其中第二导电部24与第三导电部26不在同一圆周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导电部22位于内侧,而第三导电部26位于外侧,第二导电部24则位于第一导电部22和第三导电部26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泰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泰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扩散组件以及背光模块
- 下一篇:一种带管端探伤的螺旋管全管体探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