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0219.4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7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章培标;崔立国;陈学思;崔毅;高战团;王宇;王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56;A61L27/58;A61L31/06;A61L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建新;逯长明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吸收 聚酯 体内 植入 材料 表面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改性方法,尤其是对生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 内植入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可吸收的体内植入材料,是一类在生理环境下分子链能够自 动断裂、从大分子变成小分子、从不溶解物质变成可溶解、最终能够 逐渐被机体代谢或吸收的材料。目前,比较通用的体内可吸收材料包 括聚酯类体内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乙交酯、聚乙交酯-丙 交酯共聚物等,以及天然高分子,如胶原,壳聚糖、海藻酸盐等。
生物可吸收的体内植入材料,可用来制作各种医疗器械,如体内 可降解人造牙齿、皮肤、关节、肾脏、胰脏、心脏、心脏瓣膜、血管、 气管、喉管、食道、膀胱、骨修复支架,以及骨科内固定材料,如骨 钉、骨板、颈椎融合器,腰椎融合器,胸椎融合器等,还有血管支架 等,在现代医学治疗上逐步得到广泛地应用。
目前使用生物可吸收的体内植入材料制作各类医疗器械,存在力 学性能差和降解性能缓慢等缺点,主要是由于体内植入材料本身存在 表面非常致密光滑的特点,不利于细胞的粘附与增殖。虽然也有通过 向其中掺杂羟基磷灰石等骨诱导性无机粒子,来提高细胞的粘附和增 殖,但是目前一般做法是通过向医疗器械的外表面上喷涂羟基磷灰石 粒子,从而达到表面粗糙的目的。但是这样并不能很好的提高细胞粘 附性,也很难实现组织液、营养物质的运输与交换。
另外还有通过在医疗器械的表面打孔方法来提高细胞的粘附于增 殖,然而由于孔隙率太低,孔洞数量较少,相互直接不贯通等限制, 细胞不容易均匀的向医疗器械的内部生长,很难实现材料的降解与成 骨细胞的替代做到同步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出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材料的 表面改性方法,能使这种材料的表面产生微孔,适合于细胞粘附和增 殖。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可 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该表面改性方法为将生 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材料经超临界流体处理。
优选的,所述超临界流体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优选的,所述超临界流体处理生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材料, 包括下述过程:
(1)、将生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材料放入反应釜;
(2)、向反应釜中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30℃~120℃, 7.5MPa~30MPa,1小时~48小时;
(3)、缓慢降至常压。
优选的,步骤(3)中,降压过程为1分钟~60分钟。
优选的,该表面改性方法还包括在生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 材料经超临界流体处理之前,将生物可吸收的聚酯类体内植入材料在 聚酯类溶液中浸泡。
优选的,所述浸泡时间为10秒~1小时。
优选的,所述聚酯类溶液为二甲基亚砜或二氧六环溶液。
超临界流体(SCF)的作用原理是:在足够高的压力下,聚合物会 吸收某种气体而导致本身体积的增大,发生溶胀,若在SCF中先溶有 掺杂物,如无机物分子或生物活性分子、药物等,因SCF能使聚合物 溶胀,提高了分子量较大的掺杂物的扩散系数,有时甚至加大几个数 量级,从而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内把这些希望计入的掺杂剂加入到聚合 物的骨架之中。一旦降压后,SCF从界面上移去,掺杂物要从聚合物 中扩散出来的速度比原来进入时要小的多,从而混入材料的内部。控 制多聚物与超临界液体接触的时间可以改变支架的力学性能,降压产 生的气体会在材料内部产生三维多孔结构。改变气体的压力、多聚物 与二氧化碳之间的浓度和放气速度,内部的孔隙结构是可以控制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可以对多种体 内可吸收医疗器械的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形成微米、亚微米和纳 米级孔洞,并在其表面形成一定的粗糙度,这种孔洞尺寸和粗糙度适 合细胞粘附与生长增殖,有利于蛋白质吸附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利 于与周围组织融合,有利于组织液与各种营养物质的传递与交换,在 这样的结构中更适合微细血管的形成,并且有利于成骨细胞增殖过程 中逐步的替代相应的生物可吸收的支撑医疗器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检测结果照片;
图2为实施例2的检测结果照片;
图3为实施例3的检测结果照片;
图4为实施例4的检测结果照片;
图5为实施例5的检测结果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2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沙糖桔种植及冷库带叶保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天麻的保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