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级氨水喷射(吸收)制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0272.4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9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付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继平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水 喷射 吸收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级氨水喷射(吸收)制冷机,特别是一种采用收缩-扩散型喷嘴喷射的双级氨水喷射(吸收)制冷机。
背景技术:过去的氨工质吸收制冷机,一般是指氨水发生-吸收制冷机,它以热力驱动来完成制冷循环过程,该类制冷机在双效条件下的制冷效能系数一般不超过1.2。
发明内容:如图1,由蒸发器(1),吸收器(2),热交换器(3),低压喷射器(4),高压喷射器(5),变频低压双联容积泵(6/a,b),变频高压容积泵(7),温控电动调节阀(8)所构成的双级氨水喷射(吸收)制冷机。
本发明由以下技术措施及实施例给出,其特征在于:
稀溶液流程由以下过程构成:9-10-11-1213流程,蒸发器中的稀溶液温度6℃,浓度59%,压力0.25Mpa,流量单位按负荷变化情况不同在1.17~2.25之间,经双联容积泵(6/a)加压至1.15MPa后,经热交换器(3)中升温后进入吸收器(2)吸收氨蒸汽,吸收热由冷却水带走。
浓溶液流程由以下过程构成:A,低压流程指2-3-3流程,吸收器(2)内的过冷浓溶液温度为39℃,浓度72%,压力1.085Mpa,流量单位按负荷变化情况不同在1.6~2.4之间,经双联容积泵(6/b)加压至1.25MPa后进入低压喷射器(4)内喷射,吸气压力0.25MPa,吸气温度5℃,排气压力0.625MPa,排气温度26℃,压比在2.75~2.25之间调整,排液浓度65%。B,高压流程为2-14-13流程,吸收器(2)内的过冷浓溶液温度为39℃,浓度72%,压力1.085Mpa,流量单位按负荷变化情况不同在3~3.8之间,经高压容积泵(7)加压至6.4MPa后进入高压喷射器(5)喷射,吸气压力0.625MPa,吸气温度26℃;排气压力1.085MPa,排气温度44℃,压比可在1.55~1.75之间调整。
喷射泵(4)(5)喷嘴按收缩-扩散型设计,喷射过程参数符合能量平衡方程。
热交换器(3)换热温差3.5~7℃,换热效率大于0.79。
温控电动调节阀(8)由双联容积泵(6/b)的入口温度来控制阀门开启量,以确保入口浓液保持1.5℃过冷度。
变频低压双联容积泵(6/a,b)按蒸发器制冷负荷要求控制转速,泵的流量随负荷变化的可调范围为45~100%,与此随同的负荷可调范围为10~100%。
变频高压容积泵(7)由吸收器(2)内压力与高压喷射器(5)排气压力之间的差值控制,即随机检测吸收器(2)内压力和高压喷射器(5)排气压力,使差值等于零来决定泵的转速,泵的最高输出压力为6.5MPa。
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双级氨水喷射(吸收)制冷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蒸发器(1)中冷冻水温度为7~12℃。蒸发压力为0.25MPa,浓度变化范围65~59%,进入蒸发器(1)流量单位1.88,排出蒸发器(1)流量单位1.768,蒸发蒸汽流量单位0.112。
蒸发参数:
排出稀液焓-1.0(kcal/Kg液),蒸气焓524(kcal/Kg气)
蒸气容重v″=0.473m3/kg 稀液浓度59%
浓液浓度65% 蒸发平衡压力0.25MPa
蒸发平均温度5℃ 排出稀液比重0.74
吸收器(2))内冷却水温度为32~36℃。吸收平衡压力1.085MPa,浓度变化范围在59~72%之间,流出流量单位5.4。
吸收参数:
排出浓液焓61(kcal/Kg液),蒸气焓513(kcal/Kg气)
蒸气容重v″=0.2m3/kg 浓液浓度72%
稀液浓度59% 吸收平衡压力1.085MPa
吸收平衡温度40.5℃ 浓液比重0.68
喷射泵(4)参数:
排出浓液焓30.5(kcal/Kg液),吸入蒸气焓524(kcal/Kg气)
吸入蒸气容重v″=0.473m3/kg 排出浓液浓度65%
进入浓液浓度72% 吸收平衡压力0.625MPa
吸收平衡温度26℃ 排出蒸气焓523(kcal/Kg气)
喷射泵(5)参数:
排出浓液焓61(kcal/Kg液),吸入蒸气焓523(kcal/Kg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继平,未经付继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