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声模组及使用该发声模组的发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0283.2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亮;冯辰;潜力;王昱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7/02 | 分类号: | H04R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模组 使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模组及使用该发声模组的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声模组,如电动式、电磁式、静电式、压电式、电离子式及气动式等发声装置,大都采用一振膜作为发声元件。为使所述振膜能够振动发声,所述发声模组不仅需设置一供所述振膜振动的空间,还需设置一结构复杂的振动驱动器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因此,所述发声模组的封装结构比较复杂,结构不够紧凑。
范守善等人于2008年10月29日公开了一种应用碳纳米管的发声装置,请参见文献“Flexible,Stretchable,Transparent 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Loudspeakers”,Fan et al.,Nano Letters,Vol.8(12),4539-4545(2008)。该扬声器包括一基底、一碳纳米管膜与两个电极。该碳纳米管膜设置于该基底上,该两个电极与该碳纳米管膜直接接触以电连接,通过电流的提供使该碳纳米管膜热致发声。由于碳纳米管膜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及极小的单位面积热容,该发声装置可发出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强度,且具有极薄的厚度以及较宽的发声频率范围。
然而,由于两个电极与碳纳米管膜直接接触以电连接,电极在碳纳米管膜热致发声中受热膨胀产生变形鼓向碳纳米管膜,从而使与其直接接触的碳纳米管膜受力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热发声膜受损的发声模组及发声装置。
一种发声模组,其包括:支撑体、热发声膜、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该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热发声膜铺设并电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及第二电极。该发声模组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上的弹性固定元件,每一第一电极及每一第二电极的一端固定在该弹性固定元件,另一端固定于支撑体上,以使该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相对支撑体可伸缩滑动始终保持伸展状态。
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发声模组及一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将该发声模组夹持并固定于其间,所述发声模组包括支撑体、热发声膜、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该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热发声膜铺设并电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及第二电极。所述发声模组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上的弹性固定元件,每一第一电极及每一第二电极的一端固定在该弹性固定元件,另一端固定于支撑体上,以使该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相对支撑体可伸缩滑动始终保持伸展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述热发声模组中的热发声膜铺设在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第二电极后,形成发声模组,便于组装和生产。且由所述弹性固定元件固定所述第一、第二电极一端,因此发声模组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受热膨胀时,所述弹性固定元件产生弹性回复力,带动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的一端由所述支撑体向支撑体外伸展移动,使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始终处于伸展状态,从而避免与其直接接触的热发声膜受力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发声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中热发声膜的一片段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弹性固定元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固定元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的发声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发声装置 1、5 弹力片 266
固定框 10 固定部 267
框体 110 颈部 268
开口 111 粘结部 269、286
承接部 112 导向部 285
凹口 113 缺口 2610、2810
边框 114、115 突条 2611、2811
碳纳米管片段143 导线槽 2612、2812
碳纳米管 145 框架 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2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