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式胎压检测装置及柱形弹簧防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0535.1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植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2842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式胎压 检测 装置 弹簧 防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物理领域的一种起防压、防水、防尘等作用的柱形弹簧 防护罩,还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的一种防水式胎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和图2,胎压检测装置,属于汽车胎压计的一部分,一般与 气门芯共同集成装设于车轮的轮辋处,在轮胎装上轮辋后,胎压检测装置处 于轮辋的轮槽中,由此便得以被轮辋和轮胎共同遮罩。胎压检测装置内部具 有电路单元,一般在一电路板上装设相应电子元器件构成,为了便于电路板 上的各种感应器(如气压感应、温度感应)能实现对车胎内相应因素(如气 压、温度)的感知,在胎压检测装置的外壳上一般设有贯通内外的通气孔。
车胎内部进水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换 胎时水份的不慎残留、空气水分子的逸入等。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 胎内检测装置外壳上的通气孔经常会进水而使外壳之内的电路单元被短路, 导致整个胎压检测装置被烧坏或失灵。由此可见,对胎压检测装置进行防水 设计是必要的。
胎压检测装置的电路单元具有一种影响防水设计的结构,具体而言,电 路板上一般固定有一个发射天线,业内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是不考虑发射天 线的电气特性,将外壳之内的整个电路单元(包括发射天线)进行注胶,这 样的设计当然起到防水的作用,但却必然大大影响天线的发射效果,需要靠 很大的功率才能实现正常的信号收发,显然,对于内置电池的胎压检测装置 而言,这种方案是不实用的,因而其不能避免被淘汰的结局。
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解决思路是将电路单元中发射天线与其它电路区 别对待进行防水设计。具体而言,对天线之外的整个电路单元进行注胶密封, 而对天线则以介质帽形件进行遮罩,在对天线电气性能影响较低的前提下对 其实现封装。实践证明,此种思路依然是一种折衷方案,原因在于,介质帽 形件仅能起到防水的作用,而由于胎压检测装置所采用的天线一般为柱形弹 簧状,具有一定机械形变的能力,故当车胎内气压发生变化时,介质帽形件 内外会造成压力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介质帽形件自身不会被破坏,其内 的柱形弹簧天线也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这样便会导致收发信号发生 频率偏移或者失真等情况,影响胎压计的整机性能。
因此,胎压检测装置的防水设计是一个小而精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电 气与机械两方面的因素,需不仅达到防水的功能,而且还要达到防压的效果。
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考虑,柱形弹簧不仅作为天线需要防水防压,在很多 场合应用时同样也可能需要防水、防压,甚至防尘辅助措施,因而,在本发 明被研发时,作为基础物理性质的研究,也一并被考虑进来。
【发明内容】
基于前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水、防压,甚至防尘的 柱形弹簧防护罩。
而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则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柱形弹簧为其发射天线的防 水式胎压检测装置。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柱形弹簧保护罩,由胶质材料一体成型用于遮罩柱形弹 簧,具有帽体,该帽体包括柱形外帽筒和帽盖,由外帽筒和帽盖形成槽部, 所述帽盖的外径和厚度分别小于外帽筒的内径和厚度,帽盖较之外帽筒陷入 槽部设置,帽盖的外周与外帽筒顶部周缘相连接形成内帽筒。
进一步的,所述帽盖形成有受压产生形变的缓冲部,以在帽体内外压力 失衡时通过缓冲部的弹性实现内压气压的平衡,从而阻止柱形弹簧发生形变。 较佳的,该缓冲部充满帽盖设置以保证较大的缓冲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冲部形成有若干凹坑和隆起,通过凹 坑与隆起的折叠关系储存缓冲部的伸缩能力。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 部由多个同心圆环凹凸相间连接形成,这种设计有利于保护罩一体成型。
为适应受压时张力作用性质,所述缓冲部的多个同心圆环,沿其径向呈 密度渐大布置。
较佳的,保证所述帽盖或其缓冲部的厚度为外帽筒的厚度的1/6至1/2, 较薄部分将相对于较厚部分更易伸缩从而保障其缓冲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5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