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模装置、形成封胶体的方法和铸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0753.5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4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董悦明;杨家铭;黄慧萍;龚慧娟;姜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小莲;王凤桐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模 装置 形成 胶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模装置、形成封胶体的方法和铸模方法,更特别涉及一种形成封胶体以及盖子的铸模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晶片卡是一种卡片型集成电路装置,具有各式用途,例如数位数据储存、身份或物品辨识等应用。晶片卡是将集成电路晶片组配成卡片,并以卡片插入或卡片压贴等接触方式达到对外电讯号传输,且根据种类及功能的不同,晶片卡会包含有数目不等的晶片。一般来说,为使晶片卡的体积减小,晶片卡上的晶片大都是以堆叠的方式设置在基板上,并以封胶的方式,将这些晶片包覆在基板上。
为了将晶片形成封胶体,不免会使用到模具。然而,当堆叠的晶片增加时,亦即所要形成的封胶体的厚度增加时,根据现有的做法,势必要更换一套具有不同模穴深度的模具,如此会造成成本上的增加。
除了上述以封胶的方式保护晶片之外,业界也会利用盖子来保护晶片。详细来说,就是将晶片设置在盖子内,并以超音波融接的方式,将晶片封装在盖子里。而形成上述盖子的方式,亦是利用适当的模具,以例如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与形成封胶体的情况一样,当堆叠的晶片增加时,同样也是要更换一套具有不同模穴深度的模具,这也会造成成本上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模装置,通过引入中模块来避免更换昂贵的上模具或者母模,以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铸模装置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中模块。第二模具用以承载基板,其中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可相对移动。而中模块具有开口,该开口设置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且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拆式地连接。当中模块与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上的基板形成密合时,中模块的开口内形成注胶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铸模装置,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中模块。第二模具具有突起部分,其中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可相对移动。而中模块具有开口,该开口设置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且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可拆式地连接。当中模块与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形成密合时,第二模具的突起部分系伸入开口内,且开口内形成铸模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利用上述铸模装置来形成封胶体以及实行铸模的方法。
本发明的形成封胶体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二模具;在所述第二模具上方设置第一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可相对移动;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设置中模块,且所述中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可拆式地连接,其中所述中模块具有开口;在所述第二模具上设置基板;将所述中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具以及所述第二模具形成密合,以在所述中模块的开口内形成注胶空间;以及将胶材注入所述注胶空间内。
本发明的铸模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一模具;设置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具有突起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可相对移动;在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设置中模块,且所述中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可拆式地连接,其中所述中模块具有开口;将所述第二模具的突起部分伸入所述中模块的开口内,并使所述中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形成密合,以在所述开口内形成铸模空间;以及将塑料注入所述铸模空间内。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模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对中模块沿着线2-2的剖视图;
图3a至图3c为使用图1的铸模装置进行封模制程的方法;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铸模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对中模块沿着线5-5的剖视图;
图6a至图6b为使用图4的铸模装置进行铸模制程的方法,其中图6b显示铸模制程完成后所形成的盖子;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铸模装置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铸模装置 110上模具
112弹簧装置 114导杆
116模穴 120中模块
122开口 130下模具
180注胶空间 190基板
192晶片 194封胶体
400铸模装置 410上模具
412弹簧装置 414导杆
416模穴 420中模块
422开口 430下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纸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预埋套管式无碴道岔板整体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