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排出头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其的流路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1225.1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6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及川悟司;森田攻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4 | 分类号: | B41J2/14;B41J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出头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用于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例如排出诸如墨的液体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液体排出头以及该液体排出头的制造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行喷墨记录的液体排出头。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头是通常公知的液体排出头的例子。
参照图8A至图8C,简述喷墨记录头的结构。
如图8A所示,喷墨记录头H1001包括:墨盒保持单元H1003;和用于排出墨的记录元件单元H1002。
墨从墨盒(未示出)通过形成在墨盒保持单元H1003中的墨流路被供给到记录元件单元H1002。
通过将如图8B所示的墨盒保持架H1500接合到如图8C所示的流路板H1600而在墨盒保持单元H1003中形成墨流路。
将墨盒保持架H1500接合到流路板H1600的已知方法包括超声波熔接(日本特开2007-283668号公报)和激光熔接(日本特开2005-096422号公报)。
将说明上述两种方法中的激光熔接。
术语“激光熔接”通常是指以下方法:使对激光束具有透过性的部件和能够吸收激光束的部件彼此接触,并且利用激光束照射待熔接区域从而使各部件接合在一起。
与超声波熔接相比,激光熔接具有以下优点:在熔接部产生的异物是可以忽略的,并且被用作形成墨流路的有效手段。
参照图9A至图9B和图10A至图10C,图10A至图10C是如图9A至图9B中示出的记录头的示意性截面图,将说明日本特开2005-096422号公报中所说明的通过激光熔接将墨盒保持架H1500接合到流路形成板H1600的方法。
利用压力夹具510使能够吸收激光束的墨盒保持架H1500和对激光束具有透过性的流路形成板H1600彼此接触(图9A和10A)。接着,在墨盒保持架H1500和流路形成板H1600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激光束照射接触面600(图9B和图10B),从而形成熔接部610并由此形成墨流路H1601(图10C)。
通常,激光照射方法的例子包括同时照射法和在日本特开2005-096422号公报中说明的扫描法。
采用扫描法,通过将激光束聚焦到小的光点而以扫描方式沿熔接区域H1602中的轨迹用激光束照射所期望的熔接区域H1602(图8B和图8C),该激光束是从如图9B和图10B所示的激光束照射装置500中发出的激光束。
采用同时照射法,期望的熔接区域被激光束一并(in onego)照射。
墨流路具有细微的结构并且熔接区域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扫描法和同时照射法具有以下情况。
扫描法具有如下情况:需要很长时间将激光束聚焦在非常小的熔接区域中的期望轨迹上,沿轨迹扫描并且熔接该区域。
例如,如图8B和8C所示,喷墨记录头的期望的熔接区域H1602和墨流路H1601具有宽度非常小的微细结构。因此,如图10B所示,照射除除墨流路H1601以外的区域是非常耗时的。因此,扫描法不适合制造大量的喷墨记录头。
相反,对于同时照射法,能够减少熔接所需的时间。然而,当熔接区域具有微细结构时,在与微细墨流路对应的部分设置掩模以及用激光束仅照射熔接部是困难的。
参照图11A至11C,将说明用于熔接墨盒保持架H1500和流路板H1600的同时照射法。如图11B所示,接触面600与将成为墨流路H1601的区域同时被激光束照射。结果,如图11C所示,由于该激光束,可能在墨流路H1601的表面上形成受损部620。
如果在墨流路H1601中产生受损部620,受损部620能够阻碍墨的流动并且能够削弱喷墨记录头H1001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头,在该喷墨记录头中,当通过利用激光束照射包括墨流路的区域而将形成墨流路的部件熔接到一起时,能够降低由激光束对墨流路产生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排出头包括:液体排出基板,该液体排出基板包括用于排出液体的排出口;以及流路构件,该流路构件包括对激光束具有透过性的透过构件、能够吸收激光束的吸收构件以及用于将液体供给到液体排出基板的流路,其中,通过透过透过构件向吸收构件的构成流路的壁的一部分的流路部和向流路部的周边发出激光束,由此在流路部的周边将透过构件和吸收构件相互熔接,而在透过构件和吸收构件之间形成流路,并且流路部包括相对于已经透过透过构件的激光束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1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