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管式灌装机及其灌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1484.4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宋俊杰;程文杰;杨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B67C3/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管 灌装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灌装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针管式灌装机及其 灌装方法。
背景技术
灌装机乃一种用于将含气液体、不含气液体、膏状体各种装填物料灌 装入瓶、罐、盒、桶或袋等各种包装容器中的机械设备,采用机械化灌装 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产品的损失,保证包装质量,而且可以减 少生产环境与被装物料的相互污染。因此,目前灌装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 药、日化、食品及特殊行业工厂的自动化作业灌装生产。按灌装原理划分, 灌装机包括有真空灌装机、常压灌装机、反压灌装机、负压灌装机或加压 灌装机等。
然而,上述现有之灌装机虽可实现其灌装作业的基本功能,但是在实 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未能达到最 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其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在灌装过程中,不能 精确控制和改变液体的灌装速度,藉而极易产生泡沫现象,无法保证产品 灌装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管式灌装机及其灌装方法,其可控制 和改变灌装过程中的灌装速度,依需要而实现慢灌和快灌相结合的灌装模 式,有效减少灌装过程中的泡沫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管式灌装机及其灌装方法,其具有更 精确可靠之灌装定量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针管式灌装机,包括有供液装置、连接于该供液装置可伸入瓶体 内部的灌注针管和可密闭连通于该灌注针管外壁面与瓶口内壁面之间空隙 的排气通路,于该排气通路中设置有可控制其排气速度的速度控制装置; 该供液装置具有一灌装出口,于该灌装出口下方依次设置有针管固定座和 罩瓶装置;其中,该针管固定座中设置有灌注流道和气流过道,该灌注针 管安装于该针管固定座中,并通过该灌注流道连通于灌装出口;该罩瓶装 置的瓶口罩套装于灌注针管外,瓶口罩的内壁面与灌注针管外壁面之间保 持有通气间隙,由该通气间隙连通于该气流过道形成前述排气通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液装置为一储液罐,于该储液罐的下端设 置有一灌装出口,于该灌装出口处设置有可封堵和打开该灌装出口的灌装 控制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装控制阀包括有灌装阀气缸和灌装阀杆, 灌装阀气缸设置于储液罐顶部,该灌装阀杆竖向穿入该储液罐延伸至灌装 出口旁,灌装阀气缸带动该灌装阀杆上下移动而封堵或打开该灌装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注流道与气流过道之间通过一通气口连通, 于该通气口处设置有一可封堵或打开该通气口的排空控制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供料装置下方的瓶体升降装 置,该瓶体升降装置包括有气缸、活塞杆和瓶体托架,由该气缸驱动瓶体 托架沿活塞杆上下直线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有一回气室,该回气室分 别通过至少一主流孔和一节流孔连通于该排气通路,于该主流孔处设置有 可封堵或打开该主流孔的速度控制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注针管为一电子液位探针,包括有均由导 电体制成的下液管和液位管,该液位管套装于下液管外的上部,于该液位 管与下液管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使液位管与下液管绝缘分开,并该下液管 的下触点低于液位管的下触点。
一种针管式灌装方法,利用灌注针管连接供液装置并伸入瓶体内进行 灌注,使瓶体内的空气自动向上通过瓶口与针管之间的间隙排出,该供液 装置具有一灌装出口,于该灌装出口下方依次设置有针管固定座和罩瓶装 置,其中,该针管固定座中设置有灌注流道和气流过道,该灌注针管安装 于该针管固定座中,并通过该灌注流道连通于灌装出口,该罩瓶装置的瓶 口罩套装于灌注针管外,瓶口罩的内壁面与灌注针管外壁面之间保持有通 气间隙,由该通气间隙连通于该气流过道形成排气通路;然后通过控制瓶 口处空气之排出速度来控制针管的灌注速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通过针管的电子侦测来精确控制液体的灌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14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