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芪酒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1650.0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2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施凤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凤芬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C12R1/8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3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芪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酒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黄芪以西北及内蒙产的质是最好,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另种多序岩黄芪的根,商品名“红芪”,在甘肃应用历史悠久,并销广东、福建及出口。目前市场上的类似黄芪保健酒存在口感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黄芪、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合发酵酿制一种新型酒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黄芪、糯米、酒曲、酵母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黄芪、糯米、酒曲、酵母配比为50-70%、20-65%、0.3-0.7%、0.02-0.07%。生产工艺流程为:糯米清洗、浸泡、晾干、糯米蒸煮、冷却、蒸熟冷却到30-35℃后的加入酒曲;黄芪清洗、打浆;将加酒曲的糯米和黄芪浆进行混合发酵;混合发酵在密封的储罐中进行,发酵时间为40-64小时,在发酵开始的24小时后,分三次加入黄芪浆,每次加的间隔时间为16小时,同时补充加入0.02%的酵母。发酵结束后提取酒液,沉淀,过滤,勾调定型,灌装,杀菌,包装。
本发明生产的黄芪酒具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且口感清爽柔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1:
黄芪、糯米、酒曲、酵母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黄芪、糯米、酒曲、酵母配比为60%、45%、0.5%、0.04%。生产工艺流程为:糯米清洗、浸泡、晾干、糯米蒸煮、冷却、蒸熟冷却到33℃后的加入酒曲;黄芪清洗、打浆;将加酒曲的糯米和黄芪浆进行混合发酵;混合发酵在密封的储罐中进行,发酵时间为56小时,在发酵开始的24小时后,分三次加入黄芪浆,每次加的间隔时间为16小时,同时补充加入0.02%的酵母。发酵结束后提取酒液,沉淀,过滤,勾调定型,灌装,杀菌,包装,勾兑的酒精度为7%(体积比),糖度为13%(BX);黄芪酒具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且口感清爽柔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凤芬,未经施凤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1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享网页或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隔板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