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1681.6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宇津野和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以往公知有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例如,冷却装 置包括加热器、散热器、风扇和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加热器是 利用在内燃机中产生的热的换热器。散热器是将在内燃机中产 生的热排出到系统外的换热器,利用风扇进行气冷。
冷却介质循环装置是用于使冷却介质(例如、冷却水)循 环的装置,连接内燃机、加热器以及散热器。具体而言,冷却 介质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器流路、散热器流路、旁路、水泵、温 控阀(thermostatic valve)、旁通阀和加热器阀。
加热器流路是供在加热器中流动的冷却水通过的流路。散 热器流路是供在散热器中流动的冷却水通过的流路。旁路是供 冷却水不经由加热器以及散热器而返回到内燃机的流路。
水泵是被由内燃机产生的动力驱动的机械式泵,用于对冷 却水加压并将冷却水输送给内燃机的水冷套。水泵的吸入口与 加热器流路以及散热器流路相连接。
温控阀是根据温度自动切换开闭状态的阀,设在加热器流 路以及散热器流路的连接部上。加热器阀设在加热器流路上, 配置在温控阀与加热器之间。旁通阀设在旁路上。
在冷却水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温控阀以及加热器阀是关 闭状态,旁通阀是打开状态。在该状态下,冷却水经由旁路返 回到内燃机,所以在内燃机中产生的热不能借助冷却水传递到 加热器。因此内燃机以及冷却水的温度变得容易上升,能够缩 短内燃机的暖机时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3951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冷却装置中,由于需要设置温 控阀,旁通阀以及加热器阀,所以用于连接各部分的零件的数 量增多,制造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内燃机 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是用于冷却内燃机的装置,包括加热器、 第1部分、第2部分和旁通阀。加热器有效利用内燃机中产生的 热。第1部分形成供自内燃机流向加热器的冷却介质通过的第1 流体室。第2部分形成与第1流体室相邻地配置的第2流体室。 第2流体室是供自加热器流向内燃机的冷却介质通过的空间。 旁通阀是配置在第1流体室以及第2流体室内的阀,形成用于连 接第1流体室和第2流体室的旁路。在冷却介质的温度达到规定 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旁通阀自动切断旁路。使上述冷却介质自 上述第1流体室经由上述旁通阀流到上述第2流体室中时的流 动阻力小于上述冷却介质自上述第1流体室经由上述加热器流 到上述第2流体室中时的流动阻力。
在该冷却装置中,由于旁通阀配置在第1流体室以及第2流 体室内,所以无需在旁通阀前后设置配管等零件,从而能够减 少零件件数。即、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这样,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内 燃机的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燃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冷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排水口外罩的立体图。
图4是排水口外罩的俯视图。
图5是冷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其他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冷却装置的结构
利用图1~图4说明用于冷却内燃机10的冷却装置1的结 构。图1是内燃机10的概略立体图。图1中只表示出了内燃机10 的气缸盖11以及缸体12。图2是冷却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图1 中将左侧设为吸气侧,将右侧设为排气侧。
如图1所示,内燃机10主要包括缸体12和气缸盖11。在缸 体12上设有多个气缸(未图示)。在多个气缸中由于燃烧产生 热,所以设有冷却装置1。
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1包括加热器4、散热器5、风扇9和 冷却水循环装置2。加热器4是用于有效利用在内燃机10中产生 的热的换热器。散热器5是用于将在内燃机10中产生的热排出 到系统外的换热器,通过由内燃机10驱动的风扇9进行气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1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