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右兰索拉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2069.0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海;潘必高;徐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12 | 分类号: | C07D401/12;A61P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22204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右兰索拉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右兰索拉唑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经三氟乙醇取代制备右兰索拉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右兰索拉唑是一种优于兰索拉唑的胃食管返流病新药,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FDA批准武田制药北美公司的右兰索拉唑控释胶囊(dexlansoprazole,Kapidex)上市,用于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GERD)引起的胃部灼热感、糜烂性食管炎(EE)和EE维持治疗,均为一日1次用药。本品为首个上市的2次释药的双重控释(DDR)质子泵抑制剂。制剂规格为每粒30或60mg。
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H′/K′-ATP减少胃酸的产生。本品含有2种类型的肠溶颗粒,药一时曲线可见2个独特的峰值口服后1-2小时出现第1个峰值,4-5小时出现第2个峰值。此外,本品不受口服食物的影响。
GERD患者白日和夜间都会遭受胃灼热感的折磨。研究显示,以DDR技术制备的本品可24小时解除胃灼热感,为GERD患者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治疗观念。其不良反应与兰索拉唑相似。
右兰索拉唑获准上市是基于在20多个国家进行的针对约6000例糜烂性和非糜烂性GERD患者的全球性疗效评价研究结果。2项相同设计的8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别对本品与兰索拉唑用于治疗EE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8周时,本品(60mg)组治愈率较兰索拉唑组高(第1项研究中两者分别为87%和85%,第2项研究中两者分别为85%和79%),且患者耐受性好。本品30mg维持治疗EE为期6月的数据显示,其治愈EE和解除胃灼热感的疗效较安慰剂高。
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各种右兰索拉唑的拆分方法,此类方法公开于DE 4035455和WO94/27988中。这些方法均涉及下列合成步骤,以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吡啶基〕甲基〕硫基〕-1H-苯并咪唑为主要原料氧化来制得外消旋兰索拉唑,然后经过拆分得到右兰索拉唑。但是该方法需要经过多次包结拆分才能得到较高光学纯度的成品,操作复杂,不利于放大生产。
现有技术公开了以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吡啶基〕甲基〕硫代〕苯并咪唑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对称氧化来制备右兰索拉唑的方法。该方法较好地克服了上述拆分方法的不足。但是,过量的反应产物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吡啶基〕甲基〕磺酰基〕苯并咪唑(以下简称砜型)也制备了出来。通常,亚砜中存在的砜难以去掉,例如,JP-A-2000-16992公开的是,一旦制备得到砜,目的化合物亚砜的产量就降低,因为两者的理化性质非常类似,很难分离和提纯。同样,对于右兰索拉唑,为了除去作为类似物的砜,必须用柱色谱法及其类似方法进行处理。所以,诚如WO 01/04109所指出的,该方法具有以下不足:
(1)不对称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N-氧化物和砜型类似物等杂质,这些杂质难以通过重结晶等常规的纯化方法除去,因此该方法需要通过色谱法除杂,然而该除杂方法成本过高。
(2)为了精确地控制不对称氧化过程中氧化作用,需将诸如钒等过渡金属用作催化剂来抑制杂质的产生,但是这样仅能阻碍N-氧化物的产生,并不能降低产物当中砜型类似物等杂质的含量,并且这些过渡金属会给活性组分带来毒性。
CN1437592A公开了在不对称氧化得到右兰索拉唑及砜型类似物等杂质的基础上,通过将右兰索拉唑结晶为特定晶型的方法来去除砜型类似物等杂质,得到了较高光学纯度的右兰索拉唑。但是,该方法增加结晶等操作步骤、延长了工艺流程、降低了产率,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右兰索拉唑的方法,包括由式(I)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经三氟乙醇取代制得右兰索拉唑。
其中,
R选自卤素原子、硝基或酯基,优选卤素原子,更优选氯原子;
所述方法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可选用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其中有机溶剂可选自二甲亚砜、甲苯、低级醇、丙酮、正己烷、甲醇、冰乙酸、酯类溶剂、醚类溶剂、卤代烃类溶剂或其混合物,更优选二甲亚砜、甲苯、丙酮,最优选二甲亚砜;
所述碱选自叔丁醇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或钠氢,优选氢氧化钠。
式(I)化合物由式(II)化合物在甲苯、酒石酸二乙酯、四异丙氧基钛和二异丙基乙胺存在下,经氢过氧化枯烯氧化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2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