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甲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2132.0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崔敏姬 | 申请(专利权)人: | SLI有限公司;水林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8 | 分类号: | E01C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姜玉芳;徐雯琼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甲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保了对重复载荷的结构强度并便于制造的铁甲板(deck plate),以及用于制造该铁甲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甲板通常用于挖掘道路以建造地下设施的情形中,比如建造地铁。具体地,铁甲板覆盖道路以最小化该建造对交通的影响。铁甲板具有平整的长方体形状。在挖掘道路的情形中,钢梁(steel beam)成间隔地装设在下部结构上,而数十或数百个铁甲板均匀地设置在这些钢梁之间,从而车辆等可在该铁甲板上行驶。因此,铁甲板需坚固耐用。
一种常规的铁甲板由钢制成。该铁甲板大致包括上部板、固定到该上部板两侧的侧板、沿上部板的纵向方向连接到上部板的多个腹板(web plate),该腹板以确定的间隔彼此间隔开,以及固定到腹板下侧的加强板。这些板通过焊接彼此连接,从而构成具有确定厚度的矩形结构。
在该常规的铁甲板中,具有多种形状的钢梁或钢柱(例如,H形钢)通过焊接彼此连接。因为焊接线暴露在地面,故车辆在焊接线上行驶。其后果是,这会破坏焊接线,并由此减少铁甲板的使用寿命。
另外,铁甲板遭受当车辆等行驶时的载荷。在该常规的铁甲板中,焊接线在铁甲板被施加最大量载荷的部分内形成。因此,H形钢梁等容易弯折或断裂,由此减少了铁甲板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常规的铁甲板中,H形钢柱依次彼此焊接,它们需支撑在纵向和横向上施加的所有载荷。为支撑该载荷,当制造铁甲板时,有必要考虑预计施加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最大载荷。但是,这将导致H形钢梁厚度的增加,由此增加了制造成本以及铁甲板的重量。
在该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披露的信息仅是为了增强对本发明的理解,而不应用于承认或以任何方式教导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甲板,其通过形成不暴露于地面的焊接线最小化了损害,以及提供了用于制造该铁甲板的方法。
还提供了一种铁甲板,其中多个成形钢梁以固定间隔设置,以确保强度和耐用性,由此降低了制造成本并最小化了损害,以及提供了用于制造该铁甲板的方法。
还提供了一种铁甲板,其通过彼此结合上部板和下部支撑结构,使得该上部板支撑横向载荷和纵向载荷中的一种,而下部支撑结构支撑另一种载荷,从而确保了强度和耐用性,以及提供了用于制造该铁甲板的方法。
还提供了一种铁甲板,其可简单地制造,因为上部板和下部支撑结构仅通过在一侧焊接便可彼此结合,以及提供了用于制造该铁甲板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铁甲板可具有包括多个成形钢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其中各该成形钢梁具有上部凸缘、下部凸缘、以及在该上部和下部凸缘之间一体提供的至少一个垂直凸缘,其中该上部和下部凸缘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长度;以及在该下部支撑结构的顶部上提供的上部板,其中该上部板具有预定尺寸。该成形钢梁在该上部板的下侧部分以预定间隔设置,并且该上部凸缘的相对侧边缘焊接到该上部板的该下侧部分。
该成形钢梁可以相等的间隔设置。
在相邻的该成形钢梁之间的间隔可为从150到180mm。
该上部板可具有从4到5mm的厚度。
该上部板在其下侧部分可具有导槽,其中该导槽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
该上部凸缘在其上部表面可具有纹络,并且该上部板在其下侧部分上可具有对应纹络,其与该上部凸缘的纹络相接触。
该上部板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延长的钢格板的形式被提供。
该上部板可具有从其相对末端和相对侧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
该铁甲板可进一步包括在该下部支撑结构下方的一个或多个横向加强板,其在垂直于该下部凸缘的方向上延伸。
该铁甲板可进一步包括在该下部支撑结构下方的邻接于该下部支撑结构 相对末端的停止部,其在垂直于该下部凸缘的方向上延伸,其中该停止部具有L形截面。
另外,可在该上部板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孔,并在该上部凸缘内形成对应的孔,以便于该上部板的运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LI有限公司;水林产业有限公司,未经SLI有限公司;水林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2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